浙江秀洲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品牌是企業的生命線。很多人聽說過可口可樂的“神話”,可口可樂傳奇總裁羅伯特·伍德魯夫說,假如可口可樂的所有工廠在一夜之間被大火全部燒毀,仍能一夜之間起死回生。這就是“可口可樂”4個字的品牌效應。
再把目光投回到我們身邊。在國內傳統服裝紡織企業外貿整體“遇冷”的情況下,秀洲區有一家企業以一枝獨秀的姿態,愈冷愈香。它就是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
上半年,“雅瑩”再次用數字證明了自己:零售總額突破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納稅1.2億元,人均納稅2.9萬元,職工人均收入6.5萬元。而在2011年,它的零售總額達到30億元,納稅2.65億元。
這讓服裝同行們看到了成功的新路徑,一個優秀的品牌猶如“隱形雙翼”,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御寒”,更可以實現逆境騰飛。
秀洲人不乏從商的傳統,并形成了獨具秀洲特色的傳統塊狀經濟:紡織和小家電。數據顯示,2011年,秀洲區紡織和家電兩大主體傳統產業的經濟總量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4%,紡織、家電企業數量占規上企業總量的62.8%。
作為秀洲區叫得響、拿得出手的兩大傳統塊狀經濟之一的紡織產業,以洪合毛衫、王江涇紡織為代表。秀洲區常務副區長吳炳芳介紹,洪合毛衫在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毛衫出口基地,近年來其出口總量甚至比濮院毛衫規模更大。在外貿受阻的大環境下,洪合毛衫逆境求生,成功開拓東南亞市場。
在傳統家電方面,以王店鎮為代表的小家電產業群對品牌培育也從未放松。2010年,王店鎮被評為“浙江省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十大示范鄉鎮”,這背后是眾多企業、行業協會凝神聚力發展品牌的結果。
落實到微觀層面的企業,堪稱秀洲服裝紡織業一朵“奇葩”的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通過創牌成功“突圍”,從一家傳統加工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營銷、物流、信息化為一體的現代生產型服務企業。
而以浙江海利士電器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傳統家電行業正走在“品牌升級通關”的路上。目前,該公司忙于行政認定馳名商標的申報。要知道,行政認定馳名商標完全是憑實力說話。
創建品牌從來都不是一日之功。今年,秀洲區又有浙江奧華電氣、浙江嘉民塑膠公司等企業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在秀洲區的傳統產業領域,有塊狀產業背景支持,基于此形成的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呈眾星拱月之勢。
有塊狀經濟基礎 呈眾星拱月之勢
不可否認,傳統產業無法避免遭遇市場、資源要素的壓力,包括因門檻過低導致的同業競爭,因外需銳減帶來的訂單危機,因品牌滯后帶來的內銷無力。
所幸的是,有一批企業預見到了一味依賴外需可能造成的危險局面,浙江德芙瑞服裝股份有限公司老總就較早提出了“在外貿還能賺錢的時候,用外貿的錢培養出一個品牌”。
事實上,“雅瑩”的品牌創建之路開始得更早,視野也更寬廣。“雅瑩”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十大女裝品牌,其成功經驗中有兩步“關鍵棋”,第一步叫做走出去,與傳統走出去不同的是,“雅瑩”走出去的是品牌,請回來的是先進制度和理念;第二步叫堅定不移,專心致志。雅瑩公司總經理張華明在接受采訪時提得最多的兩句話:“你想干什么,真想創牌嗎?你熱愛不熱愛?”熱愛讓“雅瑩”保持了創牌的專注。
“沒有傳統產業,只有傳統思維。”張華明說。因此,他在2004年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與意大利米羅利奧集團合資成立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由此開啟了企業制度創新與品牌塑造之路。
可以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舊方”讓“雅瑩”煥發了新生機。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以及品牌推廣上,“雅瑩”通過走出去的品牌戰略,與世界服裝前沿保持了密切聯系。“雅瑩”的品牌理念同樣灌輸到了渠道建設上。在品牌形象推廣方面,“雅瑩”把品牌標識、門店裝修設計、店鋪陳列當做一個系統工程,聘請國際大師進行樣板店鋪設計。以內銷為主的“雅瑩”服裝找準品牌定位,細分市場。雅瑩公司旗下的“雅瑩”、“TBF”、“ELENA MIRO”三大品牌系列瞄準不同客戶群。
與傳統加工型企業不同,“雅瑩”要站在“微笑曲線”的高端。據介紹,在“雅瑩”內部產業鏈中,從事研發設計和營銷等生產性服務職能的人員占80%,直接從事加工制造的人員只占20%,每年銷售收入的4%用來研發。
走出去的是品牌 請進來的是理念
“雅瑩”的成功帶來的是榜樣力量,而政府希望看到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在品牌創建上,秀洲區加強規劃引導,出臺政策,優化政策環境,創新載體,提高服務水平。
吳炳芳介紹,在鼓勵企業創牌上,今年政策扶持方式有些變動,把分散的產業資金、專項資金整合,一改過去的現金獎勵制度,轉而給予企業品牌宣傳獎勵。
科技創新是品牌創新的基礎,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品牌創新上,秀洲區政府強調對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該區工業產值過億的企業都設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
秀洲區經商局局長嚴加友對企業創牌提出三條建議。第一,企業應當專注本行,做專一行,在本業上做適當延伸。第二,企業應當學會借勢借力,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探討合作機制,即使不缺錢,時機成熟也可以考慮合作,合作的是理念,幫助公司形成更為開放和現代的治理結構。第三,要兩端抓好,研發不放松,渠道建設也很重要。
關于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方面,嚴加友認為,有所為主要是加強政策引導,輿論宣傳,有所不為則是不宜過多介入企業的運營,與企業保持適當距離,“因為企業自己最了解自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