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武百貨將結束與新城市廣場的十年合作關系
深圳零售業界傳出重磅消息:在深圳消費者心目中,曾幾何時,西武百貨、中信城市廣場(現改名為新城市廣場)與東門步行街、國貿、華強北、深南天虹、蛇口百佳等一起成為深圳著名的商業標簽。不過從去年底開始,在業內就傳出西武百貨與新城市廣場鬧“離婚”的消息,但當時遭到雙方相關負責人的否認。近日,深圳平安商用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敬玉在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明確表示,新城市廣場與西武百貨將在今年9月底會結束長達十年的合作關系,而西武百貨內部人士也證實了上述消息。業內不少知情人士對西武的黯然離開感到十分惋惜,因為它在深圳曾創下過極為輝煌的商業銷售神話,最重要的是“西武百貨”這個讓深圳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有可能就此告別本地商圈。
西武與新城市廣場將結束十年“賓主”關系
不少深圳老顧客對西武百貨非常熟悉:它在1993年底進入深圳商圈,是國內最早經營高檔百貨、走國際名牌代理路線的百貨公司,深圳的第一家LV店就落戶在西武百貨羅湖店。據資深買手ANITA回憶,當年每當有歐洲新品到店時,除了需要排隊等候進店選購之外,連北京、沈陽等顧客都會第一時間坐飛機前來購買。不少國內消費者在西武百貨第一次買到LV、BALLY、FENDI、VERSACE、HUGOBOSS等國際名牌產品。
不過,近幾年來深圳購物中心行業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0家大型SHOPPINGMALL落戶深圳,而且城市商業格局呈現出向西、向北擴張的態勢,彼此之間的競爭也更為劇烈。2006年,平安以20億的金額收購了中信城市廣場,但一直到去年10月,中信城市廣場才正式改名為新城市廣場,同時在場內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型、品牌調整和形象升級工程,而西武百貨要退出該購物中心的傳言,也恰好從那個時候從內部傳出。
在楊敬玉看來,新城市廣場與西武百貨“各走各路”純粹是十年合同期屆滿,大家經過謹慎協調后心平氣和宣布“分手”而已,并不存在太多的爭端。
“對于西武原有的租戶,我們歡迎大家以個體的身份跟我們進行簽約。從新城市廣場經營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會對這些租戶進行考察,畢竟明年初整個購物中心的1到3層會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把去年重新開業后一些沒來得及處理的商業頑疾進行徹底的整改,以全新的面貌來迎接購物中心時代所帶來的挑戰。”
西武百貨內部管理人員已經證實上述言論,不過直到本文發稿為止,西武方面還沒有就撤離新城市廣場之后該何去何從作出明確回應,前幾年業內曾經風傳它會進駐即將開業的皇庭IAMALL,之后由于在進駐條件上沒有談妥而沒有了下文。
西武百貨錯過了轉型最佳時機?
西武百貨作為新城市廣場的超級主力店,占據著1至3層最為重要的商鋪位置,男女服飾、鞋類、化妝品是主要的銷售品種。南都記者發現現場未如外界所預計般熱鬧。在一樓,有店鋪正在舉行折扣促銷,“一件7折兩件6折,部分服裝5折起”。據店員介紹,她們還不知道西武要正式撤出新城市廣場的消息,這次的促銷純粹是正常的營銷手段,并不存在“離場大甩賣”的說法。在二樓一家男士服裝專賣店,一位店鋪負責人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告訴記者,在9月份過后,這家門店還會在新城市廣場經營下去,“因為熟客實在太多了,況且管理方承諾會在購物氛圍、品牌引進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升級調整,我們一邊經營一邊觀望,畢竟現在到其他購物中心找個稱心如意而且租金適中的店面比較困難。”不過,南都記者發現,在西武百貨區域已經有面積不小的區域被圍蔽起來進行裝修。據知情者透露,有的商家已經提早撤離,而經營方也已談妥了部分品牌讓其進場接力。
對于西武百貨的即將離開,資深商業人士王彪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他認為雙方這次的分手其實是利益分配沒達成共識而導致的。西武百貨作為非常強勢的主力店,在重新簽訂合約前提出了租金優惠等眾多附帶條件;而作為經營方的平安商用置業,在購物中心已經進入到成熟期時必然要精確計算投入產出比,何況現在購物中心已經有底氣向主力店叫板,而且繞過這一“商業中介代理”還可以省下大量的費用。“其實大家都會有損失,但西武方面可能會更嚴重一些,因為這種代理經營模式已經相當落后,需要被淘汰了。但我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西武百貨在前幾年錯過了轉型最佳時機,如果能像吉之島那樣能抓住機遇,打造起屬于自己的購物中心、百貨品牌的話,現在絕對不是這樣的光景。”
百貨主力店成為購物中心最大隱憂?
從去年開始,國內購物中心內掀起一股“去主力店化”的熱潮,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眾多知名SHOP-PINGMALL開始對主力店進行改造。這股潮流自然也流向了深圳,在今年4月深圳所舉行的中購聯渠道大會上,正是楊敬玉以嘉賓身份作了《什么樣的購物中心具備無主力店的條件及其風險研判》主題演講,當時就引起了業內多方揣測。
必須要指出,商業上廣義的主力店包括了大型超市、電影院、溜冰場、百貨店等內容,這些門店為購物中心起到吸引客流、提高業績的作用。但大型超市、溜冰場等業態由于硬件等關系不可能得到迅速調整,商家只能通過對百貨主力店進行升級改造,讓整個購物中心呈現嶄新的面貌來吸引受眾,因此百貨主力店的去留成為了經營者最為關心的對象。
在單個購物中心開業之初,百貨主力店除了能帶來穩定客流成為購物中心的“定海神針”之外,它們對購物中心的商業定位和吸引招商方面也貢獻良多,深圳京基百納廣場里的天虹百貨、萬象城里的芮歐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是,隨著購物中心競爭愈加激烈,百貨主力店的劣勢也開始顯現:租期過長和租金過低會制約購物中心的發展。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不少百貨主力店的話語權過大,購物中心對其發展和經營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次主力店在近幾年得到極大的發展,讓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有業內人士甚至指出,百貨主力店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發展的最大隱憂,經營者進行“去百貨主力店”商業調整可謂勢在必行。
深圳一位大型購物中心負責人表示,西武百貨和新城市廣場的“分手”正是商業合作、矛盾、割離最真實的寫照,不按照商業規律進行相應調整的商業機構終究會被市場所拋棄。對于新城市廣場而言,外部環境已經產生重大變化,同一商圈內萬象城與KKMALL的雙重壓力讓經營者重新思考社區型的商業定位;而西武百貨更要從“分手”事件中去梳理自身的經營模式和內部管理機制,不然的話還會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遇到類似的挫折。
專家觀點
購物中心“去百貨主力店化”
不能一概而論
郭增利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
的確,近一兩年來,國內不少大型購物中心對百貨主力店的規模、話語權、合作模式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去百貨主力店化”成為業內非常熱門的話題。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單純用“好”和“不好”作為肯定或否定,而是應該用“適合”、“不適合”作為評判的標準,它沒有固定模式。
據觀察,百貨主力店無論在國際還是在國內還是有相當大的市場,起碼有九成的購物中心都是用優質的百貨店作為招商的籌碼,不少國內外的知名零售品牌在進駐前也會對SHOP-PINGMALL的主力店進行考察。從這個角度來說,百貨主力店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也不應該消失,它在購物中心的起步發展階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時也要看到,次主力店的崛起對購物中心的營運、管理帶來了全新的命題,同時對百貨主力店發起強有力的挑戰。一些成熟、優質的購物中心依靠自身渠道發展出強大的實力,購物中心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這時候百貨主力店的地位必然被弱化,像海岸城、益田假日廣場、KKMALL這些SHOPPINGMALL,次主力店或體量不大的特色百貨店會取而代之,成為經營者重點培育、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