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的魚死網破
最近國美再次處于風口浪尖,陳曉再次成為這一次輿論漩渦的中心。陳曉曝光了國美的三個致命內幕,可以說是潛規則。第一,對資金拿得更少,帥康每銷售100元,只能從國美回籠25元。
陳曉還稱,電器連鎖的好日子都要結束了,因為賣場經營模式已經成為無論消費者還是供應商都想擺脫的“高價”賣場。他手中持有的國美電器股票也將很快賣掉,因為國美電器的股價不可能再漲了,從機構云集的熱門股票到現在成為散戶的集中營,國美電器的股票在投資價值上沒有前途。
這則新聞出來后掀起軒然大波,陳曉很快通過微博稱這不是他的本意,他本來就是國美的股東,對國美有很深的感情。寫這則新聞的記者也隨后澄清稱,他與陳曉聊天時聊到了這些,并不是陳曉有意要向媒體來曝光國美的一些內幕。這位記者將所有的錯誤攬在自己身上,稱是他違背了誠信原則。
無論責任在誰,是是非非,確實讓人唏噓,陳曉的這番言論又讓人想起了國美內部之爭時陳曉對媒體說出的“魚死網不破”。與上次不同,這次陳曉的言論聽上去有點“魚死網破”的意味。
國美之爭是國美大股東與國美管理層的內部斗爭,雖然打的熱鬧,但畢竟是兄弟之爭,打過了還是一家人。而陳曉退出后,陳曉不再擔任國美的任何行政職務,陳曉的身份立馬就從自家人變成了外人,自家兄弟罵架,罵完了還是一家人,沒什么可計較的,即便說出任何過分的話,外人聽上去也不過泯然一笑。而外人評價自己,這性質就不一樣了,評價的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歪曲的,但是對于當事人來說,只要說的不好聽,總有“誹謗”的嫌疑。再加之陳曉原本就執掌國美,他對國美的任何評論,在他被眾人看來是“敗北”的背景下,總有一種“過河拆橋”的意味。
在這次輿論事件中,無論陳曉如何為自己開脫,依然無法擺脫故意而為之的嫌疑。
他首先應該清楚的是,他面對的是一位記者,盡管這位記者長期以來與自己私交甚好,他還是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對記者如此“口無遮攔”,只會讓人感覺陳曉的不專業,或是他有著某種故意而為之的嫌疑,網絡上有句話形容他為“吃飽了罵廚子”。在國美之爭之時,面對同一位記者,他說出了“魚死網不破”的言論,致使國美大股東與之翻臉,這次不禁讓人感覺陳曉要與國美“魚死網破”。
其次,陳曉應該注意維護與國美的關系,畢竟他依然是國美的股東,沒必要弄得如此尷尬。在國美公布國美電器2010年業績時,新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張大中曾經這樣評論他與黃光裕(專欄)以及陳曉之間的關系:“非常有緣分,國美電器一共出過三個董事會主席,第一位黃先生,第二位陳先生的,第三位張先生,我們三位在家電市場是非常熟悉的伙伴,也是后來的朋友。”國美尚且如此慷慨,陳曉也應該心胸寬廣一些,不該再評論國美的不是,否則讓外人感覺有“小人”之嫌。
最后,陳曉作為黃光裕出事之后被黃家認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應該顧及與黃家的感情。永樂被國美收購,陳曉成為黃光裕的部下,其中黃光裕如何體恤這位部下的各種故事流傳甚廣,而這些故事也最終被黃氏家族所確認,即便是陳曉離開國美后所乘坐的“坐騎”依然是黃光裕送給他的那輛黑色邁巴赫。黃光裕對外那種“飛揚跋扈”的形象與對待陳曉的舉動相差甚遠,可見黃家對待陳曉也算是“不薄”,即便是雙方之間發生了很多不愉快,但是最終還是好聚好散,即便離開國美,依然被國美稱作是朋友的陳曉是否應該顧及一下與黃家之間的感情,沒必要說出如此傷人的話。
被牽扯其中的記者朗朗認為這次事件給了陳曉一次說話的機會,因為在陳黃之爭時,很多話不能講,而陳曉也多被外界誤解。但是從這次說話的效果來看,陳曉的言論并沒有爭取到掌聲。也許世間之事,除了自己所認為的道理之外,還有情分更多地為世人所看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