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制鞋產業以成熟的產業鏈吸引著外地鞋商
4月15日訊 說到溫嶺市的鞋業,就不得不提橫峰,早在二三十年前,這些林立在橫峰街頭的制鞋小作坊造就了那一帶的繁榮。如今,隨著企業成本的上升、鞋企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本地的小鞋廠紛紛退出了市場,而與之相反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制鞋商們則涌到這里淘金。
關了鞋廠賺房租沒風險更輕松
近幾年來,橫峰一帶許多做鞋的本地老板停下了辦廠的腳步,隨著外地制鞋商的不斷涌入,橫峰房租價格上升,很多人選擇出租自己的小廠房,也就是常見的通天式排屋。出租房子中有的轉戰于其他領域,有的則干脆不做其他行當,只租房子。
“不做了,我在2008年的時候就停了。”今年55歲的金先生告訴記者,他家在橫峰的制鞋廠規模還可以,做外貿鞋當時每年產值也有500萬元以上。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兒子又不來接手,恰巧又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貨款被欠了100多萬元,所以,金先生干脆盤掉工廠的設備,出租自家的兩間房子。
金先生說停辦工廠有很多原因,招工難、管理難,還有競爭也激烈,而且,對于在橫石路一帶有排屋的人來說,房租高,基本沒有風險,相比辦廠就輕松很多。
不過,金先生并不僅靠著房租度日,他將部分資金投到娛樂文化產業,每年也給他帶來一定的分紅,此外,他還身兼財務工作。“幾年下來,收入還不錯,而且比以前輕松多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其實,在橫峰一帶,像金先生這樣從自己辦制鞋小作坊到停業租房的例子不在少數。近年來,辦鞋廠的利潤大都只在一二十萬元左右,而現在房子的租金高,所以很多人選擇了租房。
堅持辦鞋企兼顧其它投資
也有不少制鞋企業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橫峰制鞋企業還都牢牢地堅守在鞋業的地盤上,不過,這些鞋企老板的投資不僅在制鞋上,還延伸到了教育、房地產等領域,且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浙江天億奇鞋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蔡亦勤早在四五年前就瞄準了教育市場,在城東街道開辦了一所幼兒園,在業界小有名氣。對于為何投資到教育領域,蔡亦勤說因為自己喜歡小孩,而且,作為一名商人,他看好教育市場的前景,同時還能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
雖然經營的范圍延伸到其它領域,但是對于自己的本行,一些企業主還是有著想做大卻難做大的糾結情緒。
“做鞋是我的本行,我一定會堅持做。”蔡亦勤堅定地告訴記者,對于鞋廠他有自己的目標,希望把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轉型升級,讓企業再上一個臺階。但是他也無奈地表示鞋業要做大很難,尤其現在原材料上漲、工人工資上漲等,制鞋類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均創造的效益也低,企業還存在招工難等現象,生存壓力不斷增加。
成熟的產業鏈吸引外地鞋商
雖然許多本地制鞋廠停辦了,但溫嶺在很多外來制鞋商的眼里卻是一塊寶地。
在橫峰街道橫石路積聚的上千家制鞋企業中,從地域上分,這些企業經營者有本地的,省內有仙居、溫州的,省外有河南、湖北、江西的,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鞋企老板到橫峰只為淘金。{page_break}
來自河南的張教育,就是淘到金的那個。帶著濃重河南口音的張老板告訴記者,他來橫峰前在河南老家辦過鞋廠,來橫峰看過后,發覺這里更適合辦鞋廠。“這里辦鞋廠氛圍好,鞋料能送貨上門,招工容易,無論貨量多少,無論什么時間,物流都可以運輸,而且來這里下單的客戶相對集中。”2006年,張教育毅然放棄在老家的工廠,來橫石路租了一間年租金3萬多元的房子開辦鞋廠。
剛開始,由于人生地不熟,原材料沒人愿意賒賬給他等原因導致資金周轉不靈,但是他堅信在這里能淘到金。慢慢地,從每次現金交易到半年結一次,他逐漸在供貨商那里建立了信譽,而憑著自己敏銳的洞察力,他家的鞋子開始銷往全國各地,客戶也越來越多,幾年來,張教育在橫石路上站穩了腳跟。
但并非所有在橫峰的外地鞋商都能賺錢,同樣來自河南的楊先生,去年第一年來這里開辦鞋廠,便虧了10多萬元,大伙說,如果在2006年那時候他還能小賺幾萬元,他虧就虧在了房租上。
“現在越來越不好做了,房租、工資、原材料,沒有一樣不漲的。”張教育坦言,如今十七八萬元一間的租金太高了,而且招工也越來越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橫峰原材料集中、物流方便、在客戶中有著較高人氣等都是優勢,但如今隨著成本的上漲,制鞋業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很多前來淘金的外地鞋商敗下陣來。
“每年的淘金者里,五成是虧本的,兩成是保本的,只有三成是賺錢的。”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橫石路上鞋企的總結,即便如此,至今仍有多家外地鞋商還在橫石路一帶奮斗,據不完全統計,橫石路一帶僅河南籍制鞋老板就約有300家,省內仙居籍也有300家左右。
外地鞋商欠款逃逸更難管
因為有很多鞋企,橫石路附近步云路上的鞋料市場生意非常紅火,但也存在不小的風險,鞋料供貨商們對此深有體會。
“欠貨款的很多,前年一個河南的制鞋商欠了三四萬元,連夜逃走了。”在步云路賣皮革的方先生告訴記者,欠他家貨款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但是本地至少還能找得到人,外地的要是欠款逃跑了,真的就什么都沒了。
同是步云路上的一家專賣皮革輔料的店主林女士也有被欠款的經歷。前年,一個外地口音的鞋商來林女士家進貨,剛開始時,付款比較及時,但隨著進貨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那人便提出隔一段時間來結一次賬,林女士答應了,但沒多久那人便連夜逃跑,好幾萬元的貨款也就打了水漂,幸虧林女士的侄子及時得到消息,在那人的鞋廠里找到了部分自家的皮革貨品,挽回了一點損失。
在步云路一帶,很多店鋪都有被欠款的經歷,不過,一些店鋪的負責人表示,業務次數多了后,進貨商欠賬也是難免的。一些店主分析,與他們業務往來的大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的制鞋廠,資金本身不充裕,而且和客戶之間也不是每筆都是現金交易,如果進料時以現金結算的話也會導致資金周轉的問題,所以只能約定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結算一次。
建議相關部門介入解決欠薪逃逸問題
對于外來制鞋商的涌入,欠貨款逃逸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對于相關政府部門來說,更嚴重是“三合一”企業的安全問題、欠薪逃逸等,這些給本地的相關部門出了一道難題。{page_break}
橫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許華軍告訴記者,政府部門不斷加大了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力度,但收效甚微,“三合一”企業以及一些無證照生產企業會和政府部門玩起“貓鼠游戲”,街上西頭企業檢查,東頭企業關門,檢查后,大家又重新開門,這樣的行為讓他們很無奈。
此外,欠薪逃逸的問題也無法根治,許華軍說,許多外地制造商因企業出現虧損而逃走,欠供貨商貨款、欠員工工資,留下一個爛攤子。他們做過許多工作,經常開展宣傳活動,讓工人工資結算按月或者按件以及按小時來,讓房東們留意企業主的動向,但是收效甚微,始終沒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許華軍認為,對于欠薪逃逸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訴諸法律,欠薪逃逸后能讓公安機關迅速介入調查,然后進行網上通緝,甚至可以通過賬戶資金凍結這些手段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記者手記
溫嶺鞋業需更規范
對于許多溫嶺本地鞋廠小老板來說,目前,退出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選擇出租房子是一個相當安全的選擇。畢竟租房的風險小,一年10多萬元的收入很穩定,也不存在人工漲、材料漲的壓力。而對于那些紛紛進駐的外地制鞋商來說,即便有著成本上漲的壓力,但這里完整的產業鏈對來自各地的進貨商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所以,出現“本退外進”現象并不奇怪。
但隨之而來的負面現象也不容小覷,例如“三合一”安全問題、欠款逃逸等。尤其是欠薪逃逸問題,不僅使相關人員蒙受經濟損失,還成為了社會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除了做好前期的管理工作外,更要有法制的約束。當然,作為制鞋商來說,應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合法經營,個人取得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能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相信,通過多方努力,一定會讓制鞋這個行業朝更規范、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溫嶺的制鞋業并不僅僅是本地制鞋商的鞋業,也是來自各地規范經營,為溫嶺貢獻稅收的制鞋商們的鞋業,他們也為溫嶺的這個八大支柱產業之一的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對“本退外進”當前存在的幾個問題,相關部門應積極應對,與制鞋商一起,樹立行業規范,制定相關措施,讓溫嶺的制鞋業朝著更健康的明天邁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