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集團凌蘭芳:湖絲傳人
從一名小小的送繭工,到獲得全國繭絲行業終身成就獎;從下崗再就業,到“風云浙商”的湖州奇人;從創業初期的21人負債3000萬,到今天國內最大的絲綢制造……絲綢之路的名片、行業的驕傲。
轉型升級風雨兼程,破難創新生死時速。如今,絲綢之路控股集團在凌蘭芳的帶領下,身肩“實業報國、產品利民、勤勞養家、文化育人”的使命,在轉型升級和調整振興中,借力文化傳承和科技創新,正意氣風發、昂首闊步走向新的輝煌。
這一切,只源于他是湖絲傳人。他用根根蠶絲,織出了絲綢人的魂和夢。
執著,源于愛
“從17歲入廠做抽繭工開始,40年來,絲綢早已成為我生命的全部。作為湖絲的傳人,肩負的不僅僅是一份生意的興隆,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責任的擔當。之所以這樣執著,不余余力的為之奮斗,就是希望能像春蠶一樣奉獻自己、溫暖別人,把絲綢文化發揚光大。”
“絲”定終生
“我不是龍,我是蟲,是工人當中的小蟲。”工人者,上下一合“天”字也,再有一蟲,便是“蠶”。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就是我的追求,也將是我的宿命。
美麗的湖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早在四千七百多年前,這里就已開始種桑養蠶繅絲織綢了。明清時期,僅湖州從上海出口的生絲就占到了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1851年,湖絲在首屆世博會上的亮相,更是驚艷世界。就是在這樣的文化孕育中,從小耳聞目染的凌蘭芳17歲高中一畢業,就去了繅絲廠工作。從此,他和這個廠、和絲綢結下了不解之緣。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然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這家老國企瀕臨倒閉,33年的工齡28500塊錢就被買斷了。不甘心自己就這樣“被下崗”的凌蘭芳于是帶領20多個原先的國企員工開始自己創業。就算收編幾千名“4050”員工、負債3000多萬,沉重的負擔也沒有壓彎他的脊梁,困難也沒有讓他畏懼半步,因為他堅信,湖絲一定能夠重振雄風,走進千家萬戶。他毅然扛起了振興湖州絲綢創建民族品牌的重任。
在“當掉褲子也要上設備”的闖勁下,在“再苦再難也要咬緊牙關”的堅韌下,在“要實現繅絲自動化、織造數碼化、服裝品牌化、家紡國際化”的宏圖下,凌蘭芳成功了。他不僅實現了企業的扭虧為盈,湖絲在他的手里也重現了輝煌。
從投資5000萬元建設集制絲、數碼織造、絲綢服裝、絲綢家紡產業鏈一體化,到收購家紡研發中心,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跨出浙江,發展絲綢”戰略的實施,到“絲綢進入家紡領域,家紡進入絲綢時代”概念的提出,從借助世博《富春山居圖》一鳴天下,到創立“歡莎”品牌;從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到成為中國絲綢家紡產品色彩研發基地……通過創新發展,凌蘭芳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把一個傳統制造型企業改造為了一個擁有自主研發、自主營銷、自主品牌的先進制造型的大企業,并使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完美結合,絲綢之路在雙輪驅動下,實現了雙翼齊飛的快速發展。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凌蘭芳依舊激情澎湃、壯志滿懷,絲綢早已和他的生命融為一體。值得欣慰的是,一個巨大的絲綢王國正在凌蘭芳的統帥下,正日益強盛。
情暖人間
“我有飯吃,你們不會喝粥;我有粥喝,你們不會喝湯!再要下崗,讓我老婆先下。在我老婆下崗之前,你們不會再下崗!我們抱團前進,相擁取暖,艱苦創業,共同做到退休。”
“攙扶著前進,相擁著取暖。”這是凌蘭芳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2002年,湖州絲綢整個行業曾經陷于困境,所有工廠停產歇業,上萬人的絲綢工廠面臨改制下崗,一時間,“絲綢之府”成為“絲綢之苦”。僅“昌榮”這一家被市委市政府列為改制一號工程的絲綢企業,停產一年多,2989個工人要下崗要安置。招商拍賣的公告刊登了100多天,無人問津。“這家企業里的幾千員工曾經和我朝夕相處,這些年紀在40、50歲左右的兄弟姐妹在這個崗位待了幾十年,一兩萬塊錢就把幾十年的工齡買斷,對這樣的處境我深有體會。他們沒有其他的一技之長,如果我不收購,不僅一支隊伍散了,而且他們走出工廠踏上社會后如何生存呢?”就是這么善良,就是這么富有擔當,凌蘭芳一攬就是近3000個“4050”員工的飯碗。而他當時一家三口還家住40平方米“工寓”。
正是有了這份責任和擔當,有了這份“兄弟姐妹”情,凌蘭芳才把絲綢之路從“把一個弱勢群體做成了一個強勢企業”。100%續簽勞動合同,可以做到退休的100%五險一金,100%保證同行業同崗位最高的工資待遇收入……不管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還是有事必辦、有難必幫,不管是企業效益好壞,還是金融危機還是繭荒歲月,員工每年總是按12%-15%的比例增加工資,在這里沒有老板與員工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因為他們都是湖絲傳人,是一家人。凌蘭芳用無私的愛溫暖著每一位員工的心。
諾言化成行動,責任成就事業。凌蘭芳曾先后收購或重組了7家國有改制企業,安置和分流了5000多改制員工,直接上崗有2000多“4050”兄弟姐妹。如今,絲綢之路集團在他的帶領下快速發展,成為絲綢行業的領軍企業。截止到今年年底,絲綢之路實現銷量達20億元。
夢圓百年
“目前,絲綢之路正在加快轉型升級,是決定著集團今后生死存亡的關鍵。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創新發展,借助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來實現雙翼齊飛,才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走上差異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打造百年企業。”
讀書是凌蘭芳的最大愛好,在他的辦公室里到處都擺滿了書。與其說他愛讀書,甚至每天不讀完3個小時他就睡不著覺,還不如說他是為了學習,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與時俱進的思維。正是有了他這份堅持和精進,他的人生才變得如此淡定和自信,睿智而深沉。
人生如棋局局新。對于未來的發展,他早已胸有成竹。為了實現企業的百年夢,走好轉型升級這一步,凌蘭芳制定了兩步走戰略。“第一階段是基礎和蓄勢的關鍵,首先我們要把老工業、老設備、老體制和老市場,升級為新設備、新工藝、新品種和新市場,把傳統制造業改造成為先進制造業,并打造兩條微笑曲線,即企業微笑曲線:提升研發能力和營銷能力;產品微笑曲線: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凌蘭芳自信地說:“第二階段,就是要在全國布局,把絲綢制造的前道工序轉移到原料和勞動力都比較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去,把附加值高的后道工序留在本地發展,把研發設計和品牌發布推到一流城市,鋪開國內國外、網上網下完整的渠道。并逐步建立研發、制造、品牌、營銷四大中心,最終走向高端路線,創建一流品牌。”
而凌蘭芳因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經營能力,先后榮獲浙江省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再就業先進個人、十大風云浙商、改革開放30年功勛企業家等稱號。“山不過來,我們過去。海可過去,我們揚帆。”難怪自信的絲路人已在高歌:
我們把絲綢舞向天邊,七彩云霞,仙女翩翩;
我們把絲綢鋪向地面,錦繡河山,美麗家園;
我們把絲綢撒向人間,和諧相愛,幸福甘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