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回顧:上海世博展館形態各異吸引游客
墨西哥館與一般的世博展館不同,墨西哥館沒有高大的建筑,館頂是一大片草地,上面“飄揚”著135只大型風箏,展示空間則位于地面之下,體現了墨西哥倡導的城市未來生活理念:綠色是未來城市建設的主基調顏色,意喻生態、環保與和平,而風箏象征著翱翔、自由。風箏起源于中國,它作為中國和墨西哥兩種古老文化中的共同因素,意喻未來的無限騰飛與發展。
阿聯酋館 阿聯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群,阿聯酋館則把流動的“沙丘”搬到了上海。 整個阿聯酋館由三座高達20米、連綿交織、大小不同的“沙丘”組成,分別代表著古代、現代和未來。三座“沙丘”采用雙曲結構和網格結構,相互之間看似分離,卻又如同沙礫般相互交織。為體現逼真的效果,阿聯酋館的外部變幻出沙漠特有的玫紅色和熱浪,呈現出天然沙丘的瑰麗,使得整座建筑產生一種流動的感覺,每當微風吹過似乎正在緩緩移動。
韓國館 或從遠處眺望,或從空中俯瞰,或走近仔細欣賞,從不同角度看韓國館,觀眾都將看到不同的韓文字母。其實,不僅展館整體是由幾個巨型的韓文字母連接而成,甚至在每一塊磚上,都有著凹凸有致的韓文。穿過一個個字母筆畫的空隙,韓國館的一樓完全是個開放區域。韓國館希望用這種形式展示傳統韓國文化,并表現出溝通和融合的意義。
日本館 日本館擁有一個半圓形的大穹頂,如同一只胖胖的蠶寶寶,中文名就叫“紫蠶島”。覆蓋著日本館的紫色外衣就是一層帶有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白天能透過陽光,還能利用太陽能發電,讓建筑物在夜晚閃閃發光。日本館“像生命體一樣會呼吸”,館上的幾個觸角其實是垂直的空心柱,可以吸收陽光,匯集雨水,保持自然空氣流通。
土耳其館 土耳其館是一個宛如迷宮的紅色盒子,其靈感源自世界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意為分叉的小山丘。土耳其館采用吉祥喜慶的大紅色,墻面用鏤空表現出Catalhoyuk的風貌,顯示古代文明與現代建筑的融合。
法國館 法國館就像一個漂浮在水上的白色宮殿,如鏡的水面倒映著白色網格狀的外墻。覆蓋著白色網格的是一座露天法式園林,地面上、墻壁上滿眼都是植物,溪流沿著法式庭院輕輕流淌,構成綠意盎然的“凡爾賽花園”。
中國館 中國館在夕陽下如夢如幻。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上大下小,形如層層疊起的斗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東方韻味。中國館有一套完整的節能體系,層疊出挑的外形形成自然遮陽通風空間,屋頂有太陽能和雨水收集系統。最奇特的是中國館身披的中國紅,由7種紅色合成,日夜更替間,“中國紅”也隨之變化。{page_break}
瑞士館 瑞士館的纜車每天載著游客,穿過花草茵茵的屋頂,沿著象征阿爾卑斯山的建筑內部盤旋而下,意寓著從繁華熙攘、負荷沉重的城市,沿途領略瑞士地道的鄉村風光,完成一次從城市到鄉村的美妙旅行。瑞士館將由半透明的鋁網結構帷幕覆蓋,11000塊包含敏化太陽電池的紅色生物樹脂懸掛在上面,閃閃發光。
英國館 英國館顛覆了英國紳士的傳統形象,用一個長著六萬根“觸角”的方盒子,讓數以萬計的種子來 “講故事”,展示了一個富有創造力的英國。英國館渾身長滿了60686根“觸角”,這些觸角都由透明亞克力桿構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有機玻璃,它們均勻地插在英國館的外墻上,隨風輕輕舞動,似乎整個展館像有了生命力一樣在空中飄動。
荷蘭館 荷蘭館最大的單體建筑——皇冠VIP廳在藍天白云下猶如一朵盛開的金黃色 郁金香。整個荷蘭館幾乎沒有一棟完整的主體建筑,而是由一條螺旋上升的步行道、26個獨立的小建筑物組成,如同一條空中街市。這一設計體現了“典型的荷蘭風格”,有序、高效、實用,又不失個性、奇思妙想?! ?/p>
建筑是流動的音符。2010年4月底,當上海世博園里100多個形態各異的建筑集體亮相,立即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日本館“紫蠶島”、俄羅斯館“金色塔樓”、荷蘭館“快樂街”、芬蘭館“冰壺”、沙特館“月亮船”、阿聯酋館“沙丘”、石油館“油立方”……只從世博展館的名字里,就能帶來無限的遐想。難怪長期研究美學的八旬學者李澤厚走進世博園時說:“這次主要就是看建筑,建筑是最能長久影響人們心理的藝術形式。”
在李澤厚眼里,英國館是最后現代的,西班牙館的藤條籃子十分迷人,還有德國館不規則的外形……究竟有多美?李澤厚卻道:“美是一種感受,無可名狀,只能說這個世界需要的是豐富和多元。”
在外觀美的背后,世博建筑還是一道環保綠色的音符。
中國館高大的紅色身軀里面,隱藏著許多環保新技術,基本做到電力自給;日本館紫色的外衣其實是一層能發電會呼吸的膜;瑞士館的外墻用堅硬而可降解的大豆纖維做成;意大利館的透明水泥墻可以透過陽光,從而節約室內照明電力;盧森堡館的鋼鐵外表不需要涂刷任何涂料就能使用數十年;馬德里館的竹屋冬暖夜涼;漢堡館甚至不用空調就能保持恒定舒適的溫度……
參觀過世博,低碳、零碳、被動房成了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吸引了成批的官員來學習。這正是世博的影響力之一。
未來的建筑什么樣,上海世博已經告訴了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