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漢服“發燒友”中秋結伴游湖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人們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慶祝。鄭州的漢服“發燒友”一大早相約來到鄭東新區的如意湖畔,用穿漢服、做中國傳統游戲的方式慶祝中秋佳節。
22日上午,漢服的人,他們并不是哪個古裝劇組的演員,而是一群漢服“發燒友”。大家相約在這里,想用穿漢服的形式來慶祝中國的傳統節日。21日特意從武漢趕來的李銳告訴記者,漢服已經消失三百多年了,2003年才開始從網絡上流行開來,“漢服很美,今天我特意挑選了一件明朝書生穿的服裝,就是想和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朋友,在中華傳統的節日展示一下民族的服裝。”
這群漢服“發燒友”大部分是男子,他們或是穿著王侯貴族的服裝,或是穿著古時讀書人的服飾,也有的把自己裝扮成販夫走卒。每當有游人對他們的衣著表現出好奇時,他們總是很耐心的為大家解答疑問,同時也不忘展示一下身上的服裝。
“發燒友”們還在湖畔玩起了古代士大夫宴請賓客時的投壺游戲,向大家展示漢服的禮儀。許多游客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有游客表示,如果有機會自己也愿意嘗試一下。
白楊是這群人里為數不多的女性。她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就很迷戀中國古代的服飾,這次穿的衣服是在網上訂做的,總共花費不足二百元,現在能有機會穿出來,真的很高興。今天在路上,還有人問白楊是不是韓國人,“呵呵,以后每逢傳統節日都會這樣穿著,我要讓大家知道這叫漢服!”
漢服,即華夏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合。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征,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