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童裝設計師:作品應與消費者生活方式一致
人物簡介:
羅偉從,筆名小蟲,廣州大學服裝設計畢業,近年來致力于童裝流行趨勢與快速時尚模式的研究,關注趨勢從預測到終端零售的完整應用體系,目前在深圳某家時尚童裝任首席設計。
亟待提高自身素質
記者(以下簡稱記):越來越多的聲音抱怨童裝產品的同質化嚴重,我們設計師的自身素質目前處于什么樣的一個階段?
羅偉從(以下簡稱小蟲):中國童裝設計師群體目前尚不成熟,盡管有部分的設計師很有才華,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并且也正在試圖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但相當多的設計師還處于模仿和抄襲階段,作品完成度、時尚感和系列感不高,整體水平較弱。
眾所周知,服裝既是一種商品,也是一種文化,服裝設計的發達國家依然以歐美和 日韓為主,從很大程度上說,一種新的設計潮流風格一經流行,就會在消費者的層面上產生很大的共鳴,中國童裝設計起步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發展時間較短,模仿與抄襲階段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一個客觀的階段。
記:剛剛你談到中國童裝設計起步較晚,相當多的設計師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那么,國內與國外的設計師有什么異同?
小蟲:有部分童裝設計師的知名度在圈內已經熱鬧好幾年了,但圈外人知得廖廖,而在國外就恰恰相反,由于市場化與強烈個人意識結合的問題,國內很多設計師設計出的服裝,市場銷量并不好,這就是我們設計師的作品沒有與市場相結合,而看似很具有市場意識的衣服,卻缺泛獨特的風格內涵,因此,服裝的審美價值與實用性同等重要,國外的設計師比我們做得好,這和他們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另外,媒體包裝宣傳方面也有區別,國外的設計師在這方面較注重自我形象的包裝及推廣。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記者:中國的童裝設計師能否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舞臺?
小蟲: 我想這主要從兩方面來說,第一:童裝產業是經濟的,也是文化的,因而在中國設計師手里握著的一柄利劍,就是中國文化,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后的國際市場,中國文化必將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將其與中國時尚很好的結合起來,中國設計師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世界時尚中心——巴黎、紐約、米蘭等都是發達國家的產物,這已是經濟規律,對于發中國家,尤其是有斷層的中國服裝產業在一定時期表現為追趕型,具有中國文化印記的設計師要想形成氣候,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
記:與我國相鄰的日韓設計師的成功是否給我們帶來了啟示?
小蟲:日韓設計師在國際上的成名之路,可稱“日韓風格”,他們幾乎成了中國設計師的一個樣本,我們作為本土的設計師,日本的文化與中國文化非常相近,這種相近的文化在服飾上就體現出來了,比如“漢服、唐服”,這是很有特色的“東方服飾文化”,即平面造型,仔細想想,日本的“和服”與中國的“漢服”,這種奇特的裁剪方式和穿著方式,令西方人倍感神秘和不可思議,現代的日本服裝大師將這種“平面裁剪”理念與現代服飾很好地結合起來,并推向“巴黎”,推向世界典型代表當屬“三宅一生”了。這個“褶皺大師”將東方霓裳在西方人面前演繹得斑斕絢麗,神秘莫測,他就是一個將本土文化、日本文化推向世界的第一位東方大師。因此,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在精通本國的文化、本國服飾的演變,本國的民族服飾以外,還要學會創造新的理念,學會“一生褶”的精神,學會創造新的面料,新的服飾理念,結束本土服飾的令自己激動的激情,這樣,中國服飾的未來才存生機。
記:你是怎樣理解消費者的意愿是模糊的這個概念?
小蟲:消費者意識到他需要某種風格的服裝,但這種意識還不可能清晰到具體的款式細節、面料、圖案等、可以說,消費者是帶著一個模糊的和期望的意愿來選擇商品的,他們只是從試穿中來了解適合自己的商品。
強大才能生存
記:設計師怎樣才能成為市場流行的真正引導者?怎樣才能與消費者的愿望契合在一點上?
小蟲:設計師的作品與消費者的愿望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一致的前提下,所導致的一種共識和共鳴。我們知道,一個設計師是不可能對各個層面的消費群都可以達到理解一致的,理解一致只能對某些消費者而言,就這牽扯到設計師的“定位”問題,設計師一定要定好位,認準了某類消費群,比如在年齡層次上,經濟收入上,工作特點上確定到位,就要深入到這些消費群體上作深入的調查,包括在那里工作,娛樂,喜歡什么樣的款式風格。
記:中國設計師能否走上國際舞臺,眾說紛紜,你認為起決定因素的是什么?
小蟲:中國設計師能否走上國際舞臺,最終體現在中國的服飾品能否走上國際舞臺,服裝品牌的問題,不僅牽扯到設計師,也牽扯到企業,首要問題是要使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警惕,解決污染問題和對人體的危害,其次,國內的童裝設計師要在學校打好功底,讓學校的教育體制和企業結合,和市場結合,讓中國的服裝設計師也要具備扎實的服裝造型功底,除了平面造型外,還需要有立體的造型技能,這樣才能“表情達意”,讓自己的設計思維通過自己的手完成、巧妙地表現出來。這樣,中國設計主流的素質提高,中國企業的質量意識加強,中國服飾走入國際舞臺就很有希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