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政府施行優惠政策 臺企紛紛入駐泉州
7月24日訊,昨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有近千名臺港澳人員在我市辦理了就業證,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等產業。
7月24日訊,昨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有近千名臺港澳人員在我市辦理了就業證,主要集中在鞋業、服裝、電子信息等產業。
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完成簽署,加上兩岸直航日漸頻繁,“兩岸人才共同市場”正在逐漸成形。數據顯示,目前祖國大陸對臺釋放出上萬個就業機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100%,其中以信息科技、制造業等行業為主。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實現經濟轉型,泉州企業對于臺灣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通過下放行政審批事權、出臺優惠政策,泉州正在吸引越來越多臺灣人才的入駐。
兩岸人才合作空間大
“隨著兩岸交流的進一步發展,臺灣人才對祖國大陸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到祖國大陸發展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臺灣青商總會會長涂義澤表示,“臺灣人才在國際視野、管理經驗等方面從目前來說會具有一定的優勢,而這些又正好是泉州企業所需要的。”
據了解,九牧王等大企業都引進了臺灣高管,職位不少是在總監以上,這些人都在臺企里做過一二十年以上的管理工作,多數有跨國企業管理經驗。這些臺灣高管精于精細管理、敬業嚴謹,管理模式先進,能夠迅速幫創牌中的企業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幫助企業獲得提升。
“臺灣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全球化程度很高。加上泉企與臺企的管理模式比較相似,引進臺灣高管可以快速地學習臺企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盡管同等職位的臺灣管理人員的工資是本地管理人員的2—3倍,晉江一織造企業董事長洪祖生依然毫不掩飾自己對臺灣管理和技術人員的“青睞”。“其實很多本地中小企業都有意向引進臺灣人才,目前的困難在于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地與臺灣人才對接和溝通的渠道。”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并非所有泉企都適合引進臺灣管理人才,特別是那些制度和管理相對還不是非常規范的企業,可能會涉及一些管理方式上難以磨合的問題,有條件的泉企可以考慮以團隊形式引進臺灣高管,這樣高管之間配合會更順暢,不會因協調溝通問題而“水土不服”。
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完成簽署,加上兩岸直航日漸頻繁,“兩岸人才共同市場”正在逐漸成形。數據顯示,目前祖國大陸對臺釋放出上萬個就業機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100%,其中以信息科技、制造業等行業為主。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實現經濟轉型,泉州企業對于臺灣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通過下放行政審批事權、出臺優惠政策,泉州正在吸引越來越多臺灣人才的入駐。
兩岸人才合作空間大
“隨著兩岸交流的進一步發展,臺灣人才對祖國大陸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到祖國大陸發展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臺灣青商總會會長涂義澤表示,“臺灣人才在國際視野、管理經驗等方面從目前來說會具有一定的優勢,而這些又正好是泉州企業所需要的。”
據了解,安踏、七匹狼、九牧王等大企業都引進了臺灣高管,職位不少是在總監以上,這些人都在臺企里做過一二十年以上的管理工作,多數有跨國企業管理經驗。這些臺灣高管精于精細管理、敬業嚴謹,管理模式先進,能夠迅速幫創牌中的企業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幫助企業獲得提升。
“臺灣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全球化程度很高。加上泉企與臺企的管理模式比較相似,引進臺灣高管可以快速地學習臺企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盡管同等職位的臺灣管理人員的工資是本地管理人員的2—3倍,晉江一織造企業董事長洪祖生依然毫不掩飾自己對臺灣管理和技術人員的“青睞”。“其實很多本地中小企業都有意向引進臺灣人才,目前的困難在于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地與臺灣人才對接和溝通的渠道。”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并非所有泉企都適合引進臺灣管理人才,特別是那些制度和管理相對還不是非常規范的企業,可能會涉及一些管理方式上難以磨合的問題,有條件的泉企可以考慮以團隊形式引進臺灣高管,這樣高管之間配合會更順暢,不會因協調溝通問題而“水土不服”。政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