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不服輸”的創新勁頭
“在行業面臨困難之時,我們投巨資搞改造、提高生產水平,這是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創新也讓企業嘗到了甜頭。”2009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桂生這樣描述他的創新心得。“不服輸”的創新勁頭,讓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緊密紡裝置,也使其緊密紡產品的產量、銷量躍居國內第一。
在科技創新方面,有著相似創新經驗的泰安康平納毛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企業規模雖不算大,卻在粗毛紡行業里做得有聲有色:每年產品品種上千個,而且一直堅持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以及高檔面料的生產,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時候,康平納的面料仍然供不應求。如今,在做好面料供應的同時,他們又開辟出一條新路,充分利用產學研的優勢,將毛紡技術向數控化方向轉化。
泰安康平納、常州同和、宜興樂祺……這些紡織企業有的已是行業中的領頭軍,有的還處于成長期,但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經營理念,那便是以“不服輸”的態度和勇氣堅持創新、主動創新、把創新貫穿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不服輸”,首先是企業創新的原動力。煙臺氨綸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創新,突破了國外公司在氨綸技術方面的壟斷。如今,企業不僅完全依靠技術創新使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還填補了氨綸、芳綸、芳綸紙三項國內技術的空白。
“不服輸”的勁頭和態度,還是眾多紡織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開拓創新路徑的策源地。
“沒有產品創新,就沒有泰坦的今天。”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新對創新有著特別的感受。2009年,正是產品創新讓企業順利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泰坦建立起的三個層次的創新體系,讓企業的發展如虎添翼:第一層次是面向企業內部,重點優化工藝過程,使得制造技術精細化;第二個層次是面向市場和客戶,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需求;第三個層次是面向未來,重點開展紡機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更先進的紡織機器設備。
“不服輸”,還讓紡織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對于行業基礎性技術以及關鍵技術的研究,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效益的提升,還增強了紡織企業發展進步的信心。正如崔桂生所說,要讓我們的紡織企業用得好、用得起,同和公司有責任和義務繼續打造一流的羅拉和棉紡細紗機。
多年來,創新一直是紡織業發展的鮮明主題,如今,創新更成為紡織業轉變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也為紡織業提升整體軟硬實力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曾表示,不少紡織企業在去年的困境中逆勢而上,這不僅僅是決心的問題,還是這些企業正確的策略和經驗的綜合運用,在這些經驗和策略中,堅持不懈的創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紡織業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不服輸”的態度讓人看到了行業跨越式發展的希望和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