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企業不一定上市 企業的核心應該是做好業務
隨著新三板獨立市場的定位越來越清晰,雖然流動性仍受到市場詬病,但監管層為了改善新三板的流動性可謂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新三板”,充分肯定了新三板在市場中的地位。日前,在“2017新三板做市商大會”上,圍繞“2017年新三板市場展望”話題,業內展開了熱烈討論。
據悉,在今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明確提出,新三板要進一步優化分層制度和辦法;在2017年2月26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新三板被指明在解決IPO堰塞湖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實上,2016年新三板給投資人和市場的整體印象卻是沒有多大流動性。對此,廣證直投融資及新三板投資負責人梁雪妮談到,“看新三板流動性主要是跟什么樣的交易市場相比,與什么時間段相比,與什么交易方式相比。還有一個維度就是,與做市前后相比較。與2014年推出做市交易制度之前相比,2016年全年交易量和日交易量都是有提高的”。
東方證券股權投資與交易業務總部總經理助理陸江平補充道,新三板到底是不是給市場提供了流動性?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這個流動性和大部分人的預期有差距,“這種預期的差距,我覺得可能是來自于與A股的比較。新三板目前的流動性狀態,還算是比較均衡的狀態。至于以后流動性如何改善?做市商已經很努力在做了。但是市場的發展,流動性問題應該由眾多參與者共同來推動,不只是做市商的問題。從這方面來講,我覺得需要給市場更長的時間”。
“設想一下把做市交易取消,新三板目前也不能實行競價集合交易,只能通過協議轉讓,那新三板的流動性會怎樣?所以做市交易肯定是有助于新三板發展,有助于新三板流動性的改善”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創始人王璞表示,只是在新三板擴容達到1萬家后,大家都不滿意現在的流動性,其實改善流動性辦法有很多,“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在做市商的數量和質量上去調整,這是方法之一。如果做市商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會對流動性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做市商群體多元化以后,可能會對做市商理念及做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就需要加快私募做市的推行速度”。
此前,有專家表示,加速推動私募機構加入做市商隊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掛牌企業的信心。對此,梁雪妮表示,私募做市至少給市場傳遞了一個進的信號,而不是退的信號,“雖然私募的加入短期內不一定會帶來市場交易改革和交易變化,但私募機構加入做市商隊伍是正向的引導”。但她也表示,不能寄希望于私募加入做市快速推動流動性。
中信建投證券做市研究負責人張詠梅現場補充道,引入私募機構或其他機構來做市,從增加市場參與主體、提高市場活躍度角度來講都是很好的,但市場發展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我覺得監管層會從多方面考慮逐步推進,促進市場穩固發展”。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年底,新三板掛牌數量突破萬家,但是今年前兩個月掛牌不足600家,這其中固然有股轉公司提高門檻、監管加嚴的因素,但也讓不少人開始質疑是否存在企業掛牌熱情消退的問題。對此,王璞坦言,新三板的流動性得不到改善,很多企業還會去選擇IPO,“現在在新三板的萬家企業里,大數也有10%都在想往A股轉。未來IPO審批加速,A股繼續擴容,從2000家到3000家,很快到4000家、5000家,這才會真正把新三板和A股公司巨大的鴻溝縮小。如果新三板再分層,那精選層和A股的落差可能會變得平滑。從這方面來看,新三板部分企業直接去IPO是正常的現象”。
“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什么叫多層次資本市場?就是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應該歸屬于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當中,有一部分企業一定可以歸屬于新三板。新三板定位到底是”苗圃“還是”土壤“,我覺得新三板要發揮”土壤“功能,在這里一定會成長出一批優質的中小企業” 張詠梅隨后這樣談到。
毅達資本創始合伙人樊利平對此深表贊同,選擇IPO還是繼續留在新三板,或許可以歸結為定位的問題,“ ”苗圃“歸”苗圃“,”土壤“歸”土壤“,新三板也會培養出自己的參天大樹來。盡管目前很多企業會選擇IPO的成長道路,但是并不影響三板的總體定位”。從企業發展規劃來看,廣證直投融資及新三板投資負責人梁雪妮認為,是去是留首先要考慮企業到底有沒有上市的計劃,“好企業不一定上市,或者這個時間點不一定上市。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新三板或創業板 ,都應該按照自己的發展階段來選擇。
對我個人而言,如果自己創業,行業成長性高,天花板足夠高,服務技術有亮點,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那我不一定要上市。對于優質的企業來說,如果自身的發展具有足夠吸引力,那么上不上市,給不給投資人退出的通道,都會有人來投資。企業的核心還是應該把業務做好,重視實業和產業基底,不能拋開產業實業發展談資本市場。現在新三板與A股市場相比還是有一定差異存在,對于有些企業而言,要從自身的需求出發,直接去IPO排隊或謀劃IPO轉板,這都是合理的”。
最后陸江平表示,從做市商角度來看,什么樣的企業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在新三板市場里面找到新興、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并為這些企業提供做市服務,才是每一個做市商應該做的事情,“做市商本身都有投資需求,反過來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也希望與優秀的企業共同成長來獲得高回報。現在我們擔心的不是這些企業去IPO,更擔心的是那些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企業不愿意掛牌新三板”。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