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企要上市?各家企業的老大各懷心思
企業想上市,會有足夠的理由;企業不想上市,也會有足夠的理由。至于真實的理由,各家企業的老大也是心知肚明,缺錢也好,圈錢也好,提升企業知名度也好,其它董事和股東強求也好,對我們而言看看就好。雖然王衛后來解釋從絕不上市到上市的原因,但是我們卻無法探究其內心真正的想法,我們也無法得知究竟是投資方的協議還是公司其他高管的要求,但我們至少能夠知道一點,就是順豐這家物流、快遞公司,真的很缺錢了。
有上市能力卻自稱拒絕上市的企業可能有如下四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企業在當時并不缺錢,不缺錢也就沒有融資的需求,沒有融資的需求也就沒有必要將自己手中的股份分散給企業外不相干的人,利潤也不會流失。第二種可能是企業缺錢,但是企業決策層認為缺錢是暫時的,后期有信心賺得更多的錢以撐過這段難熬的階段。
第三種可能是企業有自身的債權或抵押借貸等融資渠道,譬如一些大型企業會有非常好的銀行貸款渠道,在需要融資的時候可能獲得較為可觀的銀行貸款,只要在貸款到期時連本帶利償還即可。第四種可能是有一定的股權融資渠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獲得A輪、B輪、C輪等融資。這種融資的風險就會比較大,各式各樣的對賭條約會讓企業大佬手中的股權慢慢流入投資者的手中,融資次數越多、企業所持股份就會越少、回購難度也會越大。
這些企業家在有這四種可能的情況下,也許會信誓旦旦認為自己沒有上市的需求,這至少又和三方面相關。第一是因為這個企業家的閱歷還比較少,只滿足于企業當時的狀態,缺少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明確規劃;第二是對當時的行業環境的危機意識不足,認為自己當前的資金實力足以應對各種困難;第三是認為不上市是對企業、對員工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例如曾經誓言從不會上市的順豐已于2017年2月24日上市。順豐上市的實際情況如何,我們并不知道,王衛在六年前說的話已經顯得有些久遠。這六年里,順豐在不斷改變、不斷探索轉型、不斷經歷這快遞行業的喜憂。順豐在這六年里壯大了不少,業務增加了不少,經營壓力更是增大了不少。
順豐也必然會在這一背景下不得不面對絕大多數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即人手不夠、技術不夠、設備不夠、資源不夠,這些問題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就是用錢砸——上市。不過,自始至終,我都認為順豐不應該上市,而是應該像任正非領導的華為那樣依靠自力更生。因為一旦上市資本的意志會蓋過王衛捍衛順豐價值觀的決心,王衛將會逐漸失去對順豐的控制權,這絕不是天方夜譚!
中國還有好幾家堅持拒絕上市的公司,稱50年內不上市的華為就是一大代表,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設想;拒絕上市的老干媽獲得了不少食客的稱贊,可是陶華碧已經退出了其在老干媽中的股份,那么在其他人手中的老干媽會否上市也是個未知。
對于很多尚未具備規模的發展型公司而言,他們的目標就是登陸資本市場,無論是新三板還是創業板,只要公司最終能夠掛牌交易,他們就會認為這是市場對公司發展的一種認可。資本市場的建立是為了讓企業更好地從社會資本中融資,但也只有優秀、盈利能力強、能夠持續發展的公司才能正大光明的站在這個市場當中。
公司上市的理由都是融資,只不過不同公司融資的理由不同。雖然都是缺錢,但有些公司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向更強更大發展;有些公司則是在按部就班的運作中,因為各種原因現金流出現了問題,于是尋求融資;有些令人憎惡的公司就是找個缺錢的理由,然后圈錢。相比而言,尋求發展而上市的公司更能獲得市場的青睞,但A股中有不少公司上市的實際原因只是單純的缺錢而非為了發展,這種做法自然會被外界指責,這也成為一些企業不敢上市、擔心被詬病的原因。
如果說為了一些高大上的理由不愿意讓公司登陸資本市場,這種說法明顯是不牢固的,因為這些創始人、合伙人手中拿到的錢、分到的利潤,至少在他們拒絕上市的時候,是非常豐厚的。當他們的薪酬受到挑戰、獲得收益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微薄、收入面臨新的危機之時,沒準就會立即啟動早就準備好多年的上市預案。畢竟絕大多數公司老板的話,不是那么可靠的。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