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提速對市場生態有益無害
中國股民有一種心理,認為市場下跌就是新股發行造成的,實際根本不是這樣,回首A股的歷史,你會發現市場的漲跌與新股發行速度并沒直接的聯系。但我們過去總是遷就這種心理,所以總是停發,一停發造成的損失比有節奏的發行損失更大,因為一停發就要重新解凍,會滋生出新的問題。如果說發新股市場就會下跌,那市場規模就永遠不能擴大,那對運作殼公司、再融資的既得利益者反而更有利。
一級市場必須要擴大規模,要做到去杠桿、通過股權去融資,不發新股是不行的。一、二級市場互為表和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對立的關系,新股發行的融資功能通暢了,會進一步促進市場生態運轉,比如中小創的IPO對于PE、風投、天使投資都是良好的退出,而這些融資渠道獲利有助于更多中小企業的孵化。
現在還不能算注冊制,還是核準制,只能說市場發行的因素增多了,是注冊制的準備過程。我理解的注冊制是獨立于證監會來進行審核,夠條件就由交易所來決定是否上市。但不要把注冊制神秘化,更不要把注冊制和核準制對立。注冊制不等于不審查,美國的注冊制也還是要審查的,要看公司是否符合上市標準,只有符合條件才能上市,一旦發現問題就要進行處罰。
注冊制改革沒有喊口號,更沒有拿出什么推進時間表,但卻是扎扎實實、悄無聲息地在和注冊制對接,既然大家害怕注冊制三個字,那就不提,悄悄的干就行了。所謂注冊制很簡單,IPO節奏市場化、定價市場化、最終IPO審核權再下放到交易所,就真正到位了。劉士余主席也說了,交易所要承擔部分的審核功能和監管功能,這是一種新的提法,我認為這是為注冊制對接做準備,也是對投資者的心理建設,逐步到位不至于讓投資者產生太多的負面情緒。
注冊也好、核準也好,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些證券市場的制度可能在別國很好,但如果和我國的市場參與者素質、能力、水平不匹配,也不見得能發揮好的作用。比如說美國的上市制度是注冊制,但我們現在沒有那么多的證券業從業律師,無法發起那么多的上市問題的訴訟,這點做不到我們就沒法照搬美國的注冊制。所以我認為是不是實質的注冊制只是個名稱問題,重要的是制度能否有利于效率的提升。
雖然證監會通過財務核查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馬,但并沒建立起防范財務造假的長效機制。其次是小非投資者無風險獲利,很多創投機構、券商直投,總能精準地選擇公司上市前突擊入股,然后以小非的身份持股一年后解禁出逃,賺個盆滿缽滿,卻不用承擔一絲一毫的風險,這不是投資,這是尋租。最后是新股定價問題,雖然有詢價機制,但是詢價的最終價格卻是“綜合各方報價確定”。各方報價是怎樣的?綜合的公式是什么?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這樣綜合制定出來的價格,明明市場上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同類股票,機構卻要給出更高的詢價,毫無公信力可言。這些問題都必須解決。
現在IPO還有一個不公平的地方,就是單賬戶的老百姓中簽率太低,和中彩票一樣。新股都讓很多的大戶、很多的網下配售申購走了。目前的市場,賺錢都是在一級市場,誰能在一級市場拿到股票,誰就是無風險收益,這種現象很不合理,所以我建議每天發行100只股票,并且要減少網下配售,給普通股民以機會,只有批量發行才可以解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矛盾。
其次,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格要平衡,兩個市場的價格要一致,而現在二級市場比一級市場價格多出好幾個漲停板,老百姓買進來就是高價,能不虧損么?如果能做到一級市場發行10塊錢,二級市場一開盤是9塊錢,出現破發,這樣就不會有人去搶一級市場了。而現在一級市場股票是稀缺資源,很多人都在喊停發新股,結果新股一出來馬上被搶光,都在瘋搶一級市場,這是不正常的。我甚至建議過新股發行實行均股制,發行股數除以申購賬戶,每個賬戶能得多少股算多少股,這時候資金雄厚的大戶因為買股數太少就會失去申購興趣,這在港股都曾經施行過。
這種“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不僅造成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困難,而且讓上市公司的一切事務都由大股東說了算,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難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這種“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讓股市成了大股東的提款機,企業上市會給股市帶來不少于首發流通股規模三倍以上的限售股,而在新股高速發行的情況下,這就導致限售股數量急增。在一年后或三年后大股東把這些限售股解禁套現,馬上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這兩個問題的根源都是新股發行的價格限制,價格不放開,這些弊端得不到解決。
還有太多的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這些通過財務造假上市的公司,IPO后真實的虧損會變本加厲地附加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真正的原始股東卻通過資本運作、大幅減持等方式獲得大量財富。比如利用“陰陽合同”虛構收入、利用資產減值操縱利潤、通過不良資產溢價轉出、調節股權投資比例、虛增資產和漏列負債以及利用“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都是這些企業常用的財務手段。
由于現在IPO的發行增速,那些勉強達標的公司也來碰運氣,這類公司的增多就造成了新股的質量下降。看到現在新股發行速度加快,新股“堰塞湖”疏導有望,很多企業申請IPO加入排隊序列,雖然財務數據可能達不到通過申請的程度,但是它們相信隨著未來排隊進程的推進,其財務數據可以越來越好,這樣到真能招股的時候,就可以拿出最亮麗的報表,這是一種節約成本的做法,但這樣上市后的公司質量卻比較差。
我國現行的退市制度從制度設計的理念看是比較先進的,甚至可說是無懈可擊,從強制退市到主動退出,從單一財務指標到多元化財務指標,在技術上退市制度沒有問題。但為什么執行起來就那么難呢?因為IPO的批文拿到太難了,讓一個企業花費3~5年去拿到一個上市的資格,這個企業可能就只剩半條命了。
所以一些企業選擇彎道超車,直接到市場上買殼,就是這些企業不讓垃圾股退市,越垃圾越搶,哪怕是很骯臟的殼,它也愿意花巨資反向收購,資產注入后再整體上市,這種做法是制度造成的資源浪費,也直接導致了上市難、退市更難的現象。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推行注冊制,讓上市易退市更易,一進一出是市場的一奶同胞兩兄弟,要解決一個就必須同時解決另一個。
我們的法律法規都已經很完善了,關鍵是執行。應該說退市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很多股民就不答應,因為這會造成他們很大的經濟損失。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把好上市關,然后是把好業績關,實在不行黃牌警告,再不行就退市,絕不能再搞借殼、重組、變臉這些借尸還魂的方法,該退市的必須退,這是執行問題,不是法律法規的問題,可以說執行起來確實很難,但還是必須要堅決執行。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