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處于成長期 投資要長遠
近期讓市場非常恐慌的一個話題是創業板再探新低,而且這次還跌出了股災以來的新紀錄——七連跌!2016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對險資杠桿舉牌現象連出重拳,不少人認為這可能推動市場風格將從權重藍籌轉向中小創。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繼上年年底創業板大跌以來,新年開年創業板再度下跌。
2016年下半年新股發行(IPO)明顯提速,11月份更是從之前每月27、28家猛增到52家,年內新股發行240家,IPO批文下發280家。截至目前A股總數突破3000家。上市新股快速增加對整體市場都有影響,但對創業板影響尤甚,因為主板市場以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機構投資者為主,這部分資金根本不會去給上市就翻番甚至翻幾番的的次新股接盤,資金分流作用不明顯。
分析人士認為,IPO提速,將打破市場存量資金面原本就不穩定的弱平衡。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排隊在審的存量IPO預計將于一年之內基本發完,因此市場供給壓力明顯,受到沖擊最明顯的是創業板和中小板。申萬宏源分析人士表示,IPO重啟使得股票尤其中小股票的供應加大,很多創業板的概念股慢慢變得不再稀缺,加上現在五六十倍的市盈率還遠遠高估,“下跌也是正常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板還值得投資嗎?這里筆者要講明一個觀點,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處于成長期,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相對較低,總體上投資者風險大于主板,因此更適合于那些具有成熟的投資理念、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的投資者。但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與收益并存的。首先,投資者在決定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以前,一定要對自己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審慎的判斷,要明白創業板市場的風險特征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性以后再來投資,要關注創業板市場的風險提示。
以下幾種類型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一是公司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導致退市的風險;二是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三是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誠信風險;四是創業企業的技術風險;五是交易規則改變及停牌帶來的風險;六是投資者盲目投資及違規交易的風險;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對創業企業的估值是投資創業板的難點和關鍵點,投資者一定要審慎分析,理性判斷,在合理估值的基礎上,謹慎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
針對以上的風險因素,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首先,入市前必須認真閱讀并簽署《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風險揭示書》,此目的是提請投資者從風險承受能力等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審慎參與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其次,監管機構要求券商強化客戶管理和服務工作,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評估。
對此,投資者應積極配合券商的管理,同時要求證券公司詳細講解創業板的知識、交易規則和特殊風險等。另外,監管部門正積極構建層次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投資者教育體系,力爭做到“把風險講夠,把規則講透”,投資者可從多種渠道去認識、了解、熟悉創業板的各種相關規則和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