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牌往往離不開險資、產業資本、私募基金等身影
最近一兩年,在A股市場中,聽得最多的莫過于“舉牌”二字。實際上,險資投資入股乃至接連舉牌的行動,早已受到了市場的廣泛熱議。其中,以恒大系、寶能系、安邦系為主導的險資機構,它們系列的投資以及舉牌的行動,卻足以引發市場的高度重視,甚至對相應股票的價格構成了極大的提振。談及舉牌,卻往往離不開險資、產業資本、私募基金等身影。其中,在15、16年的舉牌熱潮中,險資機構的舉牌頻率卻是相當活躍。
事實上,對于A股市場舉牌熱情的持續火熱,一方面離不開資產荒持續上演的因素,而出于獲取優質資產的強烈需求,各路資本不得不采取各種方式謀求更好的優質資產端;另一方面則在于前期股災風波后,A股市場的并購成本降低,出于看中上市公司中長期財務戰略投資的考慮,各類資本不斷采取增持、舉牌的策略,來滿足其真實的投資需求。
其中,以備受關注的萬科A股價為例,在15年下半年啟動以來,股價累計最大漲幅超過一倍,而在股價接連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卻離不開多路資金的大舉投資與舉牌的影響。在此期間,還上演了萬科股權之爭的大戲,萬科控制權的爭奪風波也引起了市場的熱議。
但是,在險資機構無序舉牌的背后,卻往往引發一連串的問題,例如高杠桿收購行為、加劇市場脫實向虛的風險以及資產負債錯配等現象。更有甚者,還可能會引發股權爭奪乃至高管集體辭職等鬧劇,由此加劇了上市公司股價的異動,對上市公司長遠性健康發展并不有利。
時下,隨著監管的趨嚴,險資的舉牌密度有所減緩。與此同時,對于部分萬能險占比太高的險資機構,也逐漸采取整改的對策來滿足監管的需求。或許,在一系列上市公司股權之爭激烈上演之際,險資新規以及監管趨嚴的壓力,會給這類上市公司帶來了喘息的機會。
根據相關的規定,料將險資入市比例回調至30%的水平。與此同時,保監會還表態,對落實不到位的險資機構,可能會采取停止接受新業務的處理策略,由此起到嚴厲監管與整改的目的。
從前期的數據統計,險資運用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有1.86萬億,占比約14.42%。實際上,上述的監管舉措并未完全改變險資機構的后續投資需求,但會逐漸規范未來險資機構的投資行為,或讓其逐漸起到積極引導長期價值投資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險資機構階段性熄火的同時,A股市場的舉牌熱情并未由此告一段落。隨之而至的,卻是由產業資本、私募基金為主導的資本進行接連增持乃至舉牌的行動。與此同時,對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還上演了自然人舉牌、控股股東舉牌的現象,A股市場的舉牌熱情繼續保持著。
險資熄火,并未意味著險資入市投資的趨勢會發生完全改變。相反,經過階段性的整改之后,險資機構的投資行為將會更傾向于理性,而長期價值投資觀念終究會取代頻繁短期投機的行為。除此以外,作為養老基金、職業年金等長期資金的加快入場,伴隨股指期貨的解凍預期,也將會給市場機構投資者比例的穩步提升創造出有利的條件,對A股市場而言,中長期機遇還是大于風險的。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