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品牌商很焦慮 未來要怎么破局?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有贊CEO白鴉分享了他對零售的三個觀察。
一是與其說消費在升級,還不如說消費在轉移。從大眾群體來說,消費預算并沒有增長,只是消費從批發市場轉到品牌,從線下轉到線上而已。
二是線上零售幾乎被阿里巴巴壟斷,而且頭部商家占了其80%的份額。“去年線上交易3.8萬億,阿里巴巴干掉了3萬億。手機替代了電腦讓我們選商品,商品越來越集中,需求越來越集中,商品展現空間越來越小。于是,淘系3萬億里接近80%在天貓,這代表了什么?900萬的淘寶賣家占了20%的份額,而20多萬的天貓賣家占了80%的份額,而這20多萬的天貓賣家里,大幾萬個賣家占了天貓絕大部分銷售。”
三是社交網絡已經嚴重影響用戶網購決策。“我們已經在用手機替換了一半的大腦,當年我們通過搜索去購物,網上購物就等于那些平臺網站;現在他們僅僅是購物目的地,而購物起源地是在微信、微博、陌陌等社交網絡平臺和視頻直播網站上。”
出于這三個觀察,在淘系用過去的方法做品牌,白鴉認為這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于想突破僵局的商家而言,白鴉給出了可嘗試的方法:去源頭和消費者發生關系,把營銷陣地轉移到社交網絡,進而把供給做得不一樣。
“走出來吧,到社交網絡上,到最源頭的消費起源地,把你的消費和供給做得和別人不一樣。”
“不要只守著線下門店,能不能走到網上去,把你的客戶關系建立在移動社交網站上,把你的線上線下關系信息打通,做全渠道零售。”
“如果你是電商賣家,不要只守著平臺那家店,因為這個事情可能結束了,能不能把你的營銷源頭、營銷重心從平臺走到社交網絡上、走到視頻直播上,找到更多消費發現地和購物起源地,從源頭上改變自己。”
除了去消費源頭去影響消費者,白鴉認為商家還可以回到零售最本質的地方思考,譬如我的貨和他們有什么不同?我的服務和他們有什么不同?供給端我能不能做的不一樣?
韓都衣舍CEO趙迎光:三條路徑可突破體量魔咒 韓都在沖百億路上
韓都衣舍CEO趙迎光表示,從有淘寶一直到現在,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品牌非常之多,但是走到今天能夠活著且發展非常好的不太多。站在2016年這個時間點上,他發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流量見頂了。“網購人數4.8億了,整個全網網民才7億,能網購的都網購了,流量或者人群從增量變成存量了。”
二是線上已成為主流渠道。“2016年已經確定線上成為主流渠道,成為主流渠道以后基本上網的品牌全部上來了。2016年天貓停止招商,把招商窗口直接關閉了,因為上來的商家太多了。”
從歷年雙11來看,整個服裝品類從2014年、2015年到2016年,雖然銷售數字在提高,但是訪客增長不是很大。“商家數量2016年反而減少了,雖然總量減少了,但是質量比以前提高了,競爭性、對抗性增強了。”
面對品牌在線上的增長天花板,趙迎光指出了三條出路。
一是使勁把主品牌做大,持續在產品、運營和品牌上投入,拉高單品牌的天花板。
二是線上線下結合,互聯網品牌開實體店。
三是像韓都衣舍一樣兼做服務商,打造品牌商+零售商的二級生態的模式。
趙迎光告訴記者,韓國線上品牌的發展路徑給了他不少啟發,早在2008年時就預計到單品牌在線上的天花板會非常低,因此韓都衣舍2012年后開始做子品牌,并且所有品牌的IT系統、客服系統、倉儲物流、供應鏈等服務環節是打通的。“很早我就用服務商的思路在做這件事,我們能服務好韓都旗下各種體量的子品牌,才能接得住現在的目標客戶中小品牌。”
趙迎光說,韓都衣舍選擇了第三條路徑,正在走向百億規模的路上。
拼多多CEO黃崢:品牌正在分眾化 利用人以群分做好小眾品牌
拼多多CEO黃崢認為,現在電商依然停留在前店后廠的階段。“為什么供給側改革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端渠道模式不變,在互聯網的世界依然是義烏前店后廠的模式。”
黃崢希望拼多多能把人以群分這件事情做出來,最后能反過來去影響整個供應鏈的上游生產。“比如說在飲料這一品類中,以前娃哈哈純凈水銷量很大,康師傅的水也賣很多,現在單個品牌的銷售在迅速縮減,同時出現了很多細分品牌,比如說類似小茗同學、小黃同學這種。因此,整個消費者群體其實在分眾化,但是我們地面渠道沒有大量的分眾化,還是以大規模集約化的商超為主,現在線上渠道也是如此。”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