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投資股市已經成為股市的常客
日前人社部啟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組織第一批委托省份與社保基金會簽訂合同,公告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這意味著養老金真的來了,市場也出現了很多解讀,養老金進場是與民爭利,是股市大利空,國家將砸盤為養老金進場制造機會,國家縱容養老金使用內幕交易獲取非法利益。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是很不負責任的。養老金能救市看看日本的下場!拯救中國股市的依然是制度的完善與建設。在中國股市,養老金入市一直是一個重大而敏感的話題,也常常導致市場出現一些較大的波動,就養老金對股市運行而言,市場也存在一些分歧,管理層也相當慎重,3月份掃清政策障礙,時隔半年才算塵埃落定,當養老金進場總體上來說偏向于正面,這個結論沒有太多爭議之處。
李大霄同志自然不會甘居落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與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密不可分,一個健康強大的的證券市場是養老金保值增值的天然場所,而龐大的養老金也給證券市場帶來穩定的資金來源。這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為推動中國股票市場穩定上揚創造了強大的基礎條件。媒體也對增量資金作出解讀,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余額、投資限制和地方委托比例,測算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初次入市規模為4000億元,占流通市值比重為1.1%。4000億元資金即使很快建倉,相對于數十萬億元市值而言,能掀起多大風浪?何況也不可能快速建倉。
從國際市場來看,養老金投資股市已經成為股市的常客,中國評論人員總是拿美國401K計劃來說事,認為美國股市正是得益于401K計劃才出現了長期慢牛走勢,實際上美國401K計劃并不是養老金,美國基礎養老金也主要投資于美國債券而不是美國股市,筆者認為美國長期牛市的確立與401K有多大關聯,目前缺少具體的數據佐證,美國慢牛建立在美國股市的監管和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以及大開大合的新股發行與退市機制,筆者查閱了一下有關401K的評論,在筆者的能力范圍之內美國本土評論沒有把股市慢牛與401K掛鉤。
值得一個警惕的傾向是養老金救市觀點,不能把養老金作為托市的工具,成為拉動經濟的工具,那是會遭遇巨大問題的,筆者先引用日本的一則數據,“據新華社電日本養老基金管理機構29日公布2015財政年度養老基金管理報告,顯示虧損高達5.31萬億日元(約合512億美元),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虧空。但是,由于日元升值、股市低迷,基金損失慘重。這是日本養老基金5年來首次出現赤字,虧損額僅次于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2008年和2007年。其中,投資日本國內股市部分虧損大約3.5萬億日元(340億美元),海外股市投資虧損約3.2萬億日元(310億美元);外國債券投資虧損6600億日元(65億美元),僅日本國內債券盈利2.9萬億日元(284億美元)。
安倍2014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說,將改變養老基金資產組合,“作為對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的貢獻”。但是,至今年3月底2015財年結束時,日經平均股價下跌了大約12%。安倍政府把養老基金作為促經濟增長的“原料”,卻演變成為使國民陷入不安的事態。日本智庫機構日本總研資深研究員西沢和彥說:“一旦把持有的股票拋售,就會打壓股價,所以回到原來(的資產組合比例)是不現實的。應該暫緩積極運用(養老基金)。”
雖然中國養老金進場能為中國股市帶來新的增量資金,按照4萬億元養老金結余,最高30%投資比例,理論上最多可以帶來1.2萬億元,首批將高達4000億元,但是獲批額度以后,并不意味著4000億元全部馬上建倉,這里有一個擇時的問題,有一個擇機的問題,畢竟養老金是一種特殊資金,保值是第一要務,美國次貸危機期間,就讓401K資金遭遇巨大損失,嚴重影響居民收益,日本的教訓是異常深刻的,因此養老金不是解放軍,不是為托市而來,不是為了投資者解套而來,是為了保值增值而來,這個責任可能更加迫切,更加現實,實際上官方也在多個場合不同時機闡述了養老金入市不是為托市而來,不是為救市而來,有這種思維傾向的專家和投資者是一廂情愿,因此養老金進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冒冒然然橫沖直撞,生拉硬拽的把股指拉起來,把股價拉起來,從而出現一波瘋牛走勢,讓大家皆大歡喜,而是一個小心翼翼的逢低建倉過程,是一個春雨潤如酥的過程,是一個只會撿漏的過程,或許當你心灰意冷割肉的過程就是養老金進場建倉的過程。
筆者有這么一說,是因為市場有一種觀點認為證金公司三季度減持銀行股是為了養老金入市,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養老金入市投資運營方案剛剛公布,證金公司減持在前方案運營宣布在后,牽強得很,如果真的是為養老金入市,那定向減持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舉。
因此國家如果把養老金進場作為拯救中國股市良藥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市場分析把養老金進場作為打造中國慢牛的良藥是一種不客觀的行為,日本把養老金投資股市作為“作為對拉動經濟增長投資的貢獻”就是最新的教訓,筆者之所以那么一說,就在于中國股市定位問題依然不清楚,股市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金融工具本身也存有一些異議,有的時候還把股市作為產業政策的工具甚至扶貧的場所,這就更不對了,國家能夠分得清楚那些產業有前途那些產業沒有前途嗎嗎?股市扶貧財政政策哪兒去了?不管何種支持,都意味著股市承擔更多的IPO,需要支付更多的真金白銀,也就是說需要更多的增量資金。換一個角度就是需要一個穩定指數,而目前指數點位并不低,很多個股估值依然偏高,如果把養老金作為穩定指數的資金,而強硬入市托盤,那就會步日本的后塵,從而危機養老金的安全。
在中國,實際上并不缺少資金,關鍵問題就是中國股市長期下來缺少賺錢效應,七虧二平一盈利已經達成某種共識,資金在大多時候總是繞著股市走而不是圍著股市打轉,目前國內存款就高達幾十萬億元,市場有數萬億元資金到處流竄尋找炒作機會,股市樓市大蒜綠豆藝術品無不被爆炒過,因此單純從增量資金角度看是不需要養老金前來幫襯的,只不過是長期以來投資者承受太多虧損,股市才缺少長線資金,所以市場常常需要養老金來幫忙,管理層也是深深愛戴之,也是寄予厚望。
但是養老金真的能拯救中國股市,打造一個慢牛嘛?股市慢牛基礎在哪兒,是資金問題,還是監管問題,還是定位問題,在筆者心目中更多的是監管與定位問題。就定位問題筆者認同社科院藍皮書的說法,《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6)"如果讓股市監管者承擔與其角色不匹配的任務,則未來的股市還要重復發生類似的股災。",近日藍皮書再次指出,股市“大躍進”失敗致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倒退。“如果不尊重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幻想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過度過快透支資本市場能力,其后果必然是嚴重和可怕的。“中國股市承擔了太多太重的發展經濟重任,也就承擔了太多太重的新股發行重任。確實長期以來股市定位存有某種問題,也承擔了太多的不應該承擔的額外責任,才導致股市擴容總是過度。美國經歷幾百年發展也只有3000余家公司,中國經過幾十年發展也有了差不多3000家公司。
在新股發行重壓之下,新股質量堪憂,乃至造假上市也是觸目驚心的,正是因為很多公司質量不佳缺少投資價值,所以才有了市場屢禁不絕的惡炒行為,而股市長期低迷不振,需要維持人氣,就缺少對過度炒作的監管,生怕過嚴監管打擊人氣,讓市場承受更多下跌,所以中國股市缺少價值投資理念,缺少價值投資文化,有的是投機,賭博,惡炒概念股績差股殼資源,有的只是短命的牛市。這樣氛圍下,市場期待養老金來打造慢牛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因此養老金進場與否于股市走牛不存在絕對的關聯,與慢牛走勢也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系,但是養老金市場一致是認為價值投資的典范,喜愛高股息率的個股,這只是一種表象,在歷史上,中國養老金可能出于護盤的需要,比較多的增持了以銀行為代表的大盤低估值板塊,實際投資過程中,養老金也配置了大量的新技術板塊高送轉板塊,也配置了一些中字頭為代表的國企改革板塊。但是養老金持股時間較長是客觀粗存在的,不隨意追漲殺跌是客觀存在的,偏愛大盤績優股也是客觀存在的。針對養老金入市不應該過度解讀,認為養老金進場是一只洪水猛獸與民爭利肯定不正確,認為養老金進場就是牛市或者慢牛的開啟也未必就是客觀公正,是一種很勢利的解讀,把養老金進場作為一種長線資金看待,作為一種增量資金看待更為客觀,對養老金進場少一分炒作多一分寬容為好。那種市場流傳的養老金投資機會的解讀也未必就是正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