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SDR是“使命遷徙” 人民幣將成占優貨幣
人民幣正式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進入倒計時,新貨幣籃子將于10月1日正式生效。十個月的緩沖期內,央行對內為人民幣的正式納入做了一些準備,在國際上則在今年G20下積極推動增強SDR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世界銀行成功發行SDR計價債券,以人民幣計價、清算,期限三年,票面利率為0.49%,發行規模5億SDR,獲得2.5倍超額認購。
9月28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人民幣正式“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金融之WTO”。歷經艱辛奮斗,成就來之不易。這得益于黨央央、國務院高矚遠矚、審時度勢,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多個部門密切合作的成果。
姚余棟表示,人民幣在“入籃”后,必會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廣泛接受的國際貨幣,為全球經濟補充流動性。隨著人民幣加入SDR的時間越久,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屬性越強。他預估,等待國際市場適應后,人民幣就會跟其他國際貨幣一樣,成為占優貨幣,具備長期升值基礎。近期一個占優貨幣脫離基本面數據不斷升值的典型例證是日元。
當然,中國要確保在IMF五年后的下一次SDR審查時,順利通過這次“小考”,人民幣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使用更為廣泛的國際貨幣。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和全球經濟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將出現結構分化,新興市場經濟體獲得的國際流動性全面趨緊,可能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類似2009年的“美元荒”,甚至導致部分國家出現劇烈的金融動蕩。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是應對全球流動性緊縮、克服“主權貨幣沖突”的發展方向之一。人民幣已經具備補充全球流動性的潛力。
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從在越南、老撾的人民幣使用開始起步。先是允許跨境人民幣結算,這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發展還是在2008年,把它作為對抗危機的一個手段,同時為我國企業日益擴大的貿易、投資規模提供本幣結算的便利。我2009年到央行,也算是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之一。推出跨境試點本身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此前長期用的是美元結算,要做大量的系統改進。這個清算系統獲得包括外管局、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多個部門的幫助。
我們當時沒有想到過要人民幣國際化,沒有大目標和清晰的路線圖,只是想提高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只做跨境貿易。200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56萬億美元,我們覺得跨境人民幣結算能做到每年貿易額的1%就不錯了。隨后的發展超出了預期,跨境人民幣結算獲得爆發性增長,在本外幣跨境收支中的占比從2009年起步時的不到1%到2015年的28.7%,大大超出我們預計的10%。
貿易結算實則幫助企業降低匯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當時只是跨境結算小目標,沒想到出現爆炸性增長。而人民幣的跨境貿易使用是核心,是推動整個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接下來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在資本項下的跨境使用、擴大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跨境貨幣互換、逐漸放開債券市場等方面都在持續地推進。人民幣也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是逐漸從貿易走向資本賬戶,這是個有趣的過程。2009年時原本我預估,中國在2019年才能正式被納入SDR。
我們做的研究顯示,全球的流動性不足,主要體現在國際貨幣不足。在國際貨幣不足的情況下,占優貨幣都升值。為什么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就是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由于良幣對劣幣升值,于是良幣被儲藏了,表現在良幣被驅逐,實際上是良幣被收藏了。以日元為例,日本經濟停滯,安倍經濟學基本失敗,照樣擋不住日元很強勁的升值趨勢。在全球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占優貨幣,長期看是與實體經濟脫離,會升值的。日本也是如此。
擴大人民幣的彈性是長期改革的方向。但是占優貨幣升值,人民幣長期具有升值的可能性,隨著加入SDR的時間越久,我們國際貨幣屬性越強。在國際市場適應以后,(人民幣)就會跟日元一樣升值。人民幣加入SDR之后,會對沖經濟將來下行的風險。將來中國會面臨老齡化,而且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沒有現在這么高了。如果貨幣不是國際貨幣,且該國經濟增長速度偏低,貨幣是貶值的,比如巴西、俄羅斯等國家。
如果貨幣是國際貨幣,就恰恰相反,就是升值的,與實際經濟脫離。所以人民幣中長期是有升值空間的,現在日本就是這樣。所以加入SDR,會對沖未來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老齡化挑戰。中國經濟經歷了中高速增長、中速增長,幾十年以后可能是中低速的增長,它有老齡化的影響,到那個時候,只要人民幣是國際貨幣,人民幣就是穩定且升值的。
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且升值,到國外的購買力不受打擊。WTO的紅利我們已經吃了十幾年了,加入SDR的紅利我們要吃一輩子,吃到子孫后代。全球約兩百個國家,真正需要國際貨幣最多也就是40種。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前四個都是歷史傳承,唯有人民幣是代表新興市場國家進入的。假設印度崛起,我估計將來SDR籃子不會超過8種貨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