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已越來越按自己的軌跡獨立運行了
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大盤紅盤迎接國慶。這個紅盤實屬不易,基本是在“三無”狀態下的產物。一無外圍的助力,美股歐股大跌、亞太股指大跌;二無熱點,盤面零散著的仍是個別的“股權轉讓+重組預期”個股,深圳國改個股也只是異動了一下;三無量能,大盤再創1月7日以來的最低量能,成交僅1128億。所以,紅盤只是一個象征,同時又像是一點情懷。
弱市下看短線的技術指標很容易出現失真的狀態,但從大周期與形態、位置上看,技術指標還是有其獨到的先行指南針作用的。但是,節后仍是值得期待的,多重因素或能讓市場重新恢復生機,催生出年內的第一波也是最后一波“吃飯”的行情。這個節期有點長,整整9個交易日無法交易。
往常長假,美股喜歡彎道超車,當中國股市開盤時他們跌;中國股市停盤時,他們快速漲;到復盤時,他們就又開始用跌來施加影響了。這次,估計還得再次上演這個戲法。但是,中國股市已越來越按自己的軌跡獨立運行了,用四個詞來概括,叫做“寵辱不驚”。
這主要是因為,長期的疲軟狀態,令資金對這個市場失去了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上半年,資金轉投商品期貨市場,將期市弄得風生水起;到9月份,資金則寧愿再次選擇房地產市場,將樓市泡沫越吹越大,以至于現在不得不到處限購,調控的范圍與力度正在擴大和加深。所以,無論多大的利好,也無法喚醒那些裝睡的資金;無論多大的利空,也無法砸趴下一個沉睡的指數,因為中國股市本來就是趴著的。
我們先從技術層面去剖析一下市場的位置。本周五是多線形成的日期。從月線上看,大盤連續5個月收到5月均線以上,這也是5月均線死叉10月均線整整1年后的首次金叉,月線沒有走壞,意味著今年盡管盤整日期長達8個月,但并沒有走壞,中線多頭趨勢仍在。
再從稍短級別的周線來看,本周4天收于3000點以下,在30周生命線上獲得支撐,并于最后一個交易日重上5周線,表明3000點并未被有效擊破,只要10月的首周拉出中陽,周線的均線依然可以走出均線多頭攻擊的形式。以上是大盤的形勢,本周多由券商股護盤引發,技術指標未完全走壞;而對于形成市場賺錢效應或走熱的創業板指數,則體現了逐步走強的特征。
這是因為,本周創業板指數不但未創新低,且多次引領大盤上行。創業板指數9月下跌1.91%、周線下跌0.31%,均明顯地強于大盤。10月份,創業板周線上的多條均線,已完全粘合于2160點一帶,將會形成強烈的變盤。9月的表現,使其10月向上變盤的概率大增。
10月無疑是內涵豐富的一個月。從中國經濟層面來看,樓市在大漲價后迅速引發各方調控措施的出手,預計將會讓泡沫平穩下來,資產價格不至于迅速上升。財新9月中國制造業PMI數據顯示,九月份PMI報50.1,連續三個月離開收縮區間,顯示經濟有企穩跡象。
10月下旬,即將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預計將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為資本市場注入強大的政策空間。作為對保資產還是匯率的憂慮,我們既已認為樓市短期漲價不會過于猛烈,也不會強烈地打壓房市而使經濟遭受重大災難,那么,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將是可以預見的結果。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成為SDR(特別提款權)超主權貨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未來,人民幣將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儲備經理的資產配置中占據更多比重。在資本市場上,MSCI在幾度拒絕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后,周四在聲明中表示,觀察到A股市場出現積極的發展,但仍需要一段時間關注政策變動的實施情況及其有效性,并指出深港通將有利于解決境外投資者面臨的利潤轉移問題以及停牌A股數量出現邊際減少。我們注意到,深港通距離我們已越來越近。
歷史數據統計顯示,國慶節前一周走勢,都是跌多漲少。自2005年以來的11年中,整個10月份有7次上漲,僅有4次下跌。其中大盤國慶節后首周的三天中,上漲概率高達九成,上漲幅度平均達到2.3%。值得一提的是,以2009和2010年的節后“紅包”最大,國慶節后一周時間內滬指漲幅超過了7%。
去年10月份,大盤漲幅則高達10.8%。有著這樣的心理預期,再在技術層面的支撐下,憑借國內外歷史性標志性的利好政策消息面的刺激,多重因素疊加,或能暴發出一股洪荒之力,催生出年內第一波或是最后一波稍有級別的秋收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個股的長期陰跌,只是因為大環境大趨勢的長期低靡,導致場內的資金不得不集中力量攻擊其它的某一類股或某種題材股而已。當洪荒之力的趨勢發生作用時,資金將會去攻擊每一個角落,那么,野百合也能在深秋結出一顆略顯苦澀的果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