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主跌浪已經結束 震蕩肯定停不下來
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的變革時代。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兩會上,中央提出未來以供給側改革為主。我們深信隨著供給側改革破冰,中國經濟轉型將會迎來曙光,也將會為資本市場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所謂的大勢研判主要是三個方面:經濟、政策和市場。經濟包括增長、通脹,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匯率、改革,市場包括股市、房市、債市、匯市、商品。我想就這幾個方面先給大家講一下觀點,再講一下邏輯。
在2014年,當時我推三個觀點: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改革牛。在2015年,我也是推三個點:經濟L型,股市海拔已高風大慢走,一線房價翻一倍。在今年,我們核心是推三個觀點。第一,經濟L型,在今年成為一個主流意見。第二,改革是政治經濟學。第三,股市休養生息震蕩市結構性機會,看多黃金、國債以及部分的商品。這是主要觀點,下面展開一下邏輯。
二戰以來,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后發經濟體,在過去的70多年展開了姿態各異的追趕,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躋身發達經濟體俱樂部的有多少呢?12個經濟體,成功的概率是10%,90%的后發經濟體要么沒有起飛,要么止步在中等經濟收入階段,這就是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
收入的跨越只是表象,背后更深層次的是增長動力的轉換,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由重化工業到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真正難的是這個。而更難的時候是增長動力的轉換,需要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中國過去高增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簡單來講,是人和制度,就是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改革紅利。在78、98年,分別是在中國經濟的低谷,中國啟動了兩輪改革開放。現在中國經濟再度進入低谷,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正在重啟第三輪改革。
人口紅利。關于人口的第一個關鍵數據是,1962到1976年是中國人口出生高峰,隨后因為計劃生育,在70年代末中國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1962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是中國的主流人群,他們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中國過去的高增長,就是這一波人干出來的,過去十多年中國房地產黃金十年,就是這一波人買房子,最近大戶型賣得好,就是這一波人換房子。
那么問題來了,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現在多大年齡?四五十歲。就是再過六年,中國主流勞動力人群將會退出勞動力市場,中國將會告別傳統的人口紅利。2012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出現減少,2008年前后劉易斯拐點出現,農民工工資這幾年加速上漲,出口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
中國經濟過去高增長核心是兩大引擎,外需的加工貿易和內需的房地產,我們看到過去支撐中國高增長的第一根支柱坍塌了,就是由傳統的人口紅利支撐的加工貿易時代結束了。
第二個中國人口的關鍵數據,人口出生增長率的低點是在1994年出現的,人口出生周期領先于房地產周期20年。如果我們在1994年看到了中國人口出生的低點,大家將會在20年以后看到中國房地產投資大的拐點。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從年初的19.3%一路下滑到2015年底的-1.9%,下滑程度甚至超出了經濟危機時的水平。
2014年發生了什么?我給大家報三個數:第一個數據,2014年中國20-50歲買房人群開始出現凈減少。什么人買房子?20—50歲的人買房子,美國、歐洲、日本包括中國的經驗表明,20—50歲是買房子的主流人群,20歲之前沒能力買,50歲之后不需要了。20—35歲首次購房,35—50歲改善型住房。第二個數據,城鎮戶均一套,除了一二線城市還有需求以外,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飽和了。大家不要忘了,三四線城市占整個中國房地產投資的70%。第三個數據,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17.92%,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56.1%。而且我們還要考慮到,中國有2.77億的農民工,如果加上他們在農村留守的子女和老人的話,按照家庭計算,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60%。
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加工貿易的退潮,房地產投資大周期拐點的出現,重化工業的落幕,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