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型基金將使基民資產獲得快速增值
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中長期業績表現,同實體經濟所處階段及人們對未來一個階段的預期密切相關。當實體經濟處于復蘇或預期復蘇階段,股票型基金將使基民資產獲得快速增值。如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間,大部分股票基金凈值增長接近40%。當實體經濟處于衰退或預期階段,債券型基金將為基民帶來驚喜。如2008年9月至12月期間,滬綜指下跌1.65%,大部分債券基金凈值增長卻超10%。然而,有時基民會發現,股票類基金和債券類基金均很難獲利,甚至處于階段性虧損狀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狀態?
七十年代,美、歐、日等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陷入長達10年的“滯脹”期——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攀升、物價高位運行。其中,美國股市10年漲幅僅16%,期間最低點(62.3點)和最高點(120.2點)僅相差一倍。德國市場10年間DAX指數從582.2點滑落至480.9點,期間最低點和最高點僅相差不足60%。
九十年代初,韓國和臺灣經歷“類滯脹”過程,即經濟增速放緩,經濟自然增長率結構性下行,同時CPI上臺階。但過程不像發達國家的滯脹那么猛烈,可以作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結構轉型期“類滯脹”樣本。1987年至1997年間(韓國“類滯脹”始于1987年),韓國股市漲幅歸零。韓國債券收益率在2000年以前長期在10%至15%的水平震蕩。1985年之前,韓元長期國債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廣場協議之后,熱錢流入,物價上漲,國債收益率上升。1993年后,韓國國債收益率和物價均下行,直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臺灣走勢與韓國類似,但CPI和債券收益率相比韓國都維持在較低水平。臺灣貨幣緊縮政策和對國際資本的限制,幫助臺灣成功躲避亞洲金融危機對債券市場的沖擊。
其實,不僅海外市場,主投A股市場絕大部分基金也同樣如此。某設立于2015年1月22日的非銀行金融300指數ETF聯接基金,最近三個月凈值累計縮水19.20%。某設立于1993年1月12日重倉持有中小盤股票的主動型基金,最近三個月凈值累計縮水更是達33.05%。那么,在經濟結構轉型期選擇什么樣基金才能確保獲利?請看下面這三種類型基金:
其一,某設立于2011年8月16日的資源行業基金,最近六個月凈值累計升幅達16.51%,而在相同時間段內,滬深300指數ETF聯接基金凈值漲幅則只有4.74%;其二,某設立于2011年5月6日的黃金主題(QDII)基金,今年以來其凈值累計升幅達14.45%,而在相同時間段內,滬深300指數ETF聯接基金凈值則縮水15.24%;其三,某設立于2011年9月29日的油氣主題(QDII)基金,最近三個月凈值累計升幅達8.10%,而在相同時間段內,滬深300指數ETF聯接基金凈值則縮水4.76%。
有人一定會質疑,為什么經濟處于結構轉型期,其他類型基金都表現不佳時,主投石油、黃金及資源類股票基金能成為例外?這首先是因為在全球經濟處于大滯脹背景下,各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普遍實行寬松貨幣政策,頻頻釋放流動性。而其中大部分資金既出于當前安全和保值考慮,又出于未來升值的預期,將會一批又一批地選擇買入諸如石油、黃金及資源類股票。其二,石油、黃金及資源類股票在此前大都經歷長期大幅度的調整下跌,甚至早已處于跌無可跌狀態。如某油氣主題(QDII)基金凈值最近一年已累計縮水37.86%。事實表明,巴菲特 、羅杰斯等投資大師正是由于善于把握由“估值洼地”所形成的機會,才創造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所以基民現階段應做的就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在主投石油、黃金及資源類股票基金中,選擇投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對象,以確保資產在股債雙熊經濟結構轉型期也能實現保值增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