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股市“健康牛”
2016年4月15日,經濟和和金融數據公布。3月經濟數據全面超市場預期,一季度GDP同比6.7%,市場預期6.7%,前值6.8%;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6.8%,市場預期5.9%,前值5.4%,創13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0.7%,市場預期10.4%,前值10.2%,創8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6.2%,前值3%,創12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基建投資增速19%,前值16%,創11個月以來最高值;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3%,市場預期10.2%,前值10.2%。
3月M2同比13.4%,市場預期13.5%,前值13.3%;社融2.34萬億,市場預期1.4萬億,前值0.8萬億;新增貸款1.37萬億,市場預期1.1萬億,前值0.7萬億。
對于3月經濟金融數據,我們點評如下:
第一,中國此次經濟回暖是“周期歸來”驅動的基本面回暖。主要邏輯是:
1、財政政策和基建發力。“財政、貨幣政策攻防互換”后,財政政策發力為主,表現為2015年下半以來財政支出增速明顯高于財政收入增速,以及基建投資增速回升。
2、房地產投資回暖。我們在前期報告《中國房地產庫存真的那么高嗎?》中強調,中國房地產庫存盡管高,但是遠沒有市場估計的那么高,去化周期是3-4年而不是10年。2015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價格持續回暖,去化周期縮短,因此我們判斷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必將顯著高于2015年。1-3月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6.2%,遠高于2015年的1%,驗證了我們的判斷。
3、美元周期見頂,大宗商品周期歸來。我們早在2015年12月就明確提出了這一觀點,大宗商品周期歸來,會導致PPI環比回升、同比收斂,而PPI回升則會直接增加工業企業利潤,同時降低實際利率。此外,大宗商品回暖還會改變市場預期,促進工業生產和投資,以及帶來補庫存需求。
4、“寬信用”而非“寬貨幣”驅動的回暖。我們一直強調,貨幣寬松或者“放水”對于經濟回暖意義不大,真正有用的只能是“寬財政”和“寬信用”。過度的貨幣寬松并不能刺激最終需求,只能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當然,適度的貨幣寬松是“寬財政”和“寬信用”的基礎,否則政府和企業融資成本過高,那么“寬財政”和“寬信用”也無法實現。2016年1月以來,信用擴張顯著加速,是近期經濟回暖的重要支撐。
第二,本次經濟回暖與2009年、2012年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同樣是積極財政政策、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驅動的經濟回暖。不同之處:本次經濟回暖市場自然出清程度更高,經濟回暖的持續性要遠高于2009和2012年,同時是下行周期的真正終結。具體來講:
1、本次經濟回暖更類似于市場出清之后的經濟回暖,政府盡管進行了需求端刺激,但是刺激幅度遠遠弱于2009年和2012年。以基建投資為例,2009年基建投資增速高達50%,2012年由5%增加至25%,而此次僅僅是由15%增加至20%。房地產投資也是創歷史最低值(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低于2008年)之后的反彈,更像是市場自然出清的結果。
2、我們認為,由于此次經濟回暖是市場出清程度較高,因此經濟回暖的持續性要顯著高于2009年和2012年,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呈現L型的原因。市場對于此次經濟回暖的顧慮在于其可持續性,市場預期2、3季度經濟重新下滑的不在少數,但我們認為本次經濟回暖將遠超市場預期。
3、我們認為2011年以來的經濟長周期下滑已經結束,未來是“L”的下半場,中國經濟將長期中高速增長。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抓到了新型城鎮化這一要害,中國城鎮化進程至少將持續到2020年。盡管房地產高庫存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難以回到過去20%以上的高增速,但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至5-10%有望成為“新常態”。此外,與新型城鎮化配套的基建投資增速也將保持平穩增長,“新經濟”也將繼續做出額外的增量貢獻。未來中國經濟是“L”型下半場的一橫,具體形態應當是“W”型,以7%為中樞的上下波動。
4、市場有觀點認為此次經濟回暖是“重回老路”,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按照中國現狀,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城鎮化進程之中,因此基建、房地產仍然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部分,經濟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應當看到投資占比下降、消費占比提升,基建和房地產占比下降、“新經濟”和服務業占比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并沒有停滯,而且在未來將長期持續。那些認為中國應當放棄完全基建、房地產,全面轉向消費、新經濟,是脫離中國實際的理想主義,必將導致中國經濟的全面崩潰和大量的失業,實屬誤國誤民。
第三,貨幣寬松周期基本結束,財政發力仍將持續,結構性改革將成為重點。
1、我們認為,2014年以來的貨幣寬松周期已經基本結束。貨幣寬松首先是為了對沖通脹下降,其次是為了對沖經濟下滑。而CPI中樞由2015年的1.5%上升至2016年的2-2.5%,經濟增長也已經出現全面的回暖信號,貨幣寬松的理由已經不再成立。即使未來出現降準,但也僅僅是對沖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不足,與貨幣寬松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貨幣寬松拐點早已出現,2015年10月最后一次降息至今已經有半年時間,只是市場一直抱著僥幸心理,而現在“夢醒時分”應該到了。
2、積極財政政策仍將持續,主要表現在新型城鎮化是未來五年的重點,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合理水平,即15-20%左右,同時減稅和稅制改革仍將繼續。但是,隨著經濟回暖,財政刺激力度會逐漸減弱,以防止重蹈2009年刺激過度的覆轍。
3、結構性改革將逐漸成為重點。2013-2014年改革是政府的重心,而2015年以來穩增長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到了現在,隨著經濟企穩回升,穩增長的重要性下降,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將提高,包括國企改革、去產能、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消費升級等長期戰略有望提速。
第四,對于大類資產配置,維持2015年12月以來的觀點,2016年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長期看空債券市場,長期看好大宗商品,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健康牛”。
1、對于債市,繼續長期看空。目前無論是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還是風險偏好和貨幣政策,無一不是利空債市,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難以避免。
2、對于大宗商品,維持長期看多觀點不變。美元長周期見頂,中國財政政策發力仍將持續,房地產投資將繼續企穩回升,去產能加速,大宗商品仍將繼續上行。
3、對于股市,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股市“健康牛”,周期性板塊同時受益于需求端回升和供給側改革,存在超額收益。
結合3月的PMI、進出口數據,經濟見底復蘇信號已經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所謂“滯脹論”也該歇一歇了。我們2015年12月以來,一直強調,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2016年“周期歸來”、“通脹歸來”,強烈看多大宗商品,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健康牛”,長期看空中國債市,目前均已得到驗證。
2016年4月15日,經濟和和金融數據公布。3月經濟數據全面超市場預期,一季度GDP同比6.7%,市場預期6.7%,前值6.8%;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6.8%,市場預期5.9%,前值5.4%,創13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0.7%,市場預期10.4%,前值10.2%,創8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6.2%,前值3%,創12個月以來最高值;1-3月基建投資增速19%,前值16%,創11個月以來最高值;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3%,市場預期10.2%,前值10.2%。
3月M2同比13.4%,市場預期13.5%,前值13.3%;社融2.34萬億,市場預期1.4萬億,前值0.8萬億;新增貸款1.37萬億,市場預期1.1萬億,前值0.7萬億。
對于3月經濟金融數據,我們點評如下:
第一,中國此次經濟回暖是“周期歸來”驅動的基本面回暖。主要邏輯是:
1、財政政策和基建發力。“財政、貨幣政策攻防互換”后,財政政策發力為主,表現為2015年下半以來財政支出增速明顯高于財政收入增速,以及基建投資增速回升。
2、房地產投資回暖。我們在前期報告《中國房地產庫存真的那么高嗎?》中強調,中國房地產庫存盡管高,但是遠沒有市場估計的那么高,去化周期是3-4年而不是10年。2015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價格持續回暖,去化周期縮短,因此我們判斷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必將顯著高于2015年。1-3月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6.2%,遠高于2015年的1%,驗證了我們的判斷。
3、美元周期見頂,大宗商品周期歸來。我們早在2015年12月就明確提出了這一觀點,大宗商品周期歸來,會導致PPI環比回升、同比收斂,而PPI回升則會直接增加工業企業利潤,同時降低實際利率。此外,大宗商品回暖還會改變市場預期,促進工業生產和投資,以及帶來補庫存需求。
4、“寬信用”而非“寬貨幣”驅動的回暖。我們一直強調,貨幣寬松或者“放水”對于經濟回暖意義不大,真正有用的只能是“寬財政”和“寬信用”。過度的貨幣寬松并不能刺激最終需求,只能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當然,適度的貨幣寬松是“寬財政”和“寬信用”的基礎,否則政府和企業融資成本過高,那么“寬財政”和“寬信用”也無法實現。2016年1月以來,信用擴張顯著加速,是近期經濟回暖的重要支撐。
第二,本次經濟回暖與2009年、2012年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同樣是積極財政政策、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驅動的經濟回暖。不同之處:本次經濟回暖市場自然出清程度更高,經濟回暖的持續性要遠高于2009和2012年,同時是下行周期的真正終結。具體來講:
1、本次經濟回暖更類似于市場出清之后的經濟回暖,政府盡管進行了需求端刺激,但是刺激幅度遠遠弱于2009年和2012年。以基建投資為例,2009年基建投資增速高達50%,2012年由5%增加至25%,而此次僅僅是由15%增加至20%。房地產投資也是創歷史最低值(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低于2008年)之后的反彈,更像是市場自然出清的結果。
2、我們認為,由于此次經濟回暖是市場出清程度較高,因此經濟回暖的持續性要顯著高于2009年和2012年,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呈現L型的原因。市場對于此次經濟回暖的顧慮在于其可持續性,市場預期2、3季度經濟重新下滑的不在少數,但我們認為本次經濟回暖將遠超市場預期。
3、我們認為2011年以來的經濟長周期下滑已經結束,未來是“L”的下半場,中國經濟將長期中高速增長。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抓到了新型城鎮化這一要害,中國城鎮化進程至少將持續到2020年。盡管房地產高庫存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難以回到過去20%以上的高增速,但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至5-10%有望成為“新常態”。此外,與新型城鎮化配套的基建投資增速也將保持平穩增長,“新經濟”也將繼續做出額外的增量貢獻。未來中國經濟是“L”型下半場的一橫,具體形態應當是“W”型,以7%為中樞的上下波動。
4、市場有觀點認為此次經濟回暖是“重回老路”,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按照中國現狀,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城鎮化進程之中,因此基建、房地產仍然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部分,經濟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應當看到投資占比下降、消費占比提升,基建和房地產占比下降、“新經濟”和服務業占比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并沒有停滯,而且在未來將長期持續。那些認為中國應當放棄完全基建、房地產,全面轉向消費、新經濟,是脫離中國實際的理想主義,必將導致中國經濟的全面崩潰和大量的失業,實屬誤國誤民。
第三,貨幣寬松周期基本結束,財政發力仍將持續,結構性改革將成為重點。
1、我們認為,2014年以來的貨幣寬松周期已經基本結束。貨幣寬松首先是為了對沖通脹下降,其次是為了對沖經濟下滑。而CPI中樞由2015年的1.5%上升至2016年的2-2.5%,經濟增長也已經出現全面的回暖信號,貨幣寬松的理由已經不再成立。即使未來出現降準,但也僅僅是對沖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不足,與貨幣寬松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貨幣寬松拐點早已出現,2015年10月最后一次降息至今已經有半年時間,只是市場一直抱著僥幸心理,而現在“夢醒時分”應該到了。
2、積極財政政策仍將持續,主要表現在新型城鎮化是未來五年的重點,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合理水平,即15-20%左右,同時減稅和稅制改革仍將繼續。但是,隨著經濟回暖,財政刺激力度會逐漸減弱,以防止重蹈2009年刺激過度的覆轍。
3、結構性改革將逐漸成為重點。2013-2014年改革是政府的重心,而2015年以來穩增長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到了現在,隨著經濟企穩回升,穩增長的重要性下降,結構性改革重要性將提高,包括國企改革、去產能、一帶一路、創新創業、消費升級等長期戰略有望提速。
第四,對于大類資產配置,維持2015年12月以來的觀點,2016年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長期看空債券市場,長期看好大宗商品,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健康牛”。
1、對于債市,繼續長期看空。目前無論是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還是風險偏好和貨幣政策,無一不是利空債市,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難以避免。
2、對于大宗商品,維持長期看多觀點不變。美元長周期見頂,中國財政政策發力仍將持續,房地產投資將繼續企穩回升,去產能加速,大宗商品仍將繼續上行。
3、對于股市,堅定看好基本面驅動的股市“健康牛”,周期性板塊同時受益于需求端回升和供給側改革,存在超額收益。
結合3月的PMI、進出口數據,經濟見底復蘇信號已經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所謂“滯脹論”也該歇一歇了。我們2015年12月以來,一直強調,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偏執看空中國經濟必犯大錯,2016年“周期歸來”、“通脹歸來”,強烈看多大宗商品,看好基本面驅動的中國股市“健康牛”,長期看空中國債市,目前均已得到驗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