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進入人民幣瘋狂借貸周期
負債人民幣化,資產國際化。這是看空人民幣、看多國際資產的標志性舉動。
安邦是最具典型意義的公司,資產膨脹速度之快令人訝異。從華爾道夫到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再到比利時百年銀行德爾塔?勞埃德銀行、荷蘭VIVAT保險公司100%股權……不斷并購的安邦保險資產迅速提升,2014年僅僅7000億元,一年多時間便超過1.9萬億元。
其他企業接踵而至。湯森路透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活動規模為6820億美元,其中1010億美元涉及中國買家,占比達15%。中國第一季度的跨境并購交易總規為9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6%,境外交易總額超過2014年全年,中國企業(及個人)創下單季海外并購中占比的最高紀錄。在當季亞洲最大10筆交易當中,全部都有中國企業的影子。
由于實體經濟不振,央行不可能大規模壓縮貨幣發行量,今年M2的預期增速還在13%,要知道2015年的基數已經達到139萬億元人民幣,這進一步助推了貨幣購買力貶值的預期。
中金公司的梁紅在4月6日的報告中指出,2015年中國貿易順差增長55%至創紀錄的5940億美元,同期外匯儲備卻下降了5127億美元,去哪了?賬面上的資本流出至多占到去年順差與凈結匯差額的52.4%,凈誤差與遺漏項(NEO)可解釋去年未結匯順差的29.8%,其他的17.8%是個謎。
出口商連支付工資、水電氣費和生產投入,都要從國內借入資金,人民幣現在還在進入瘋狂的借貸周期,所以,無可否認,未來政府與企業還會繼續加杠桿。財政部認為政府與企業還有借貸空間,就是證明。
2015年中國宣布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達1239億美元,相比2014年接近翻番,2016年海外并購交易可能再翻番。普華永道交易服務部主管David Brown更是預計,“中國海外并購交易未來幾年將會保持50%的增長”。目前的資產并購尤其是海外的資產并購已經接近瘋狂的程度,這是貨幣超發、實體不振、借貸成本低到極致的必然后果。
從另一方面說,這就是典型的資產國際化配置。中國知名的大企業已經成為國際化企業,在貨幣超發時代,并購重組獲得資產成為王道。雖然歐日也在大規模發放貨幣,并購企業顯然覺得這些國家企業的技術、品牌、市場不會貶值。
另一方面,則是負債端的人民幣化,大家不看好人民幣未來的幣值。
有關部門不這么認為,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3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中國實體經濟企業資產負債率約為60%,較2009年僅上升約5個百分點。“與國際公認的警戒線70%相比,中國企業的債務水平尚處于合理水平。”債轉股正在研究中。而據中國社科院的數據,早在2011年中國企業負債占GDP比重已達107%。
實際情況可能更加糟糕。《經濟參考報》轉引WIND統計數據,以衡量企業實際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加權平均總股本)為指標計算的話,2012年至2014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已經有265家該指標連續三年為負值。不少上市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該指標繼續為負數。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上述265家上市公司分別合計虧損了453.83億元、220.77億元和420.10億元。在這份利潤表的背后,其每年發生的非經常性損益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收益就分別達到了260.07億元、453.05億元和325.92億元。大企業情況如果可控,銀行的壞帳與債轉股就不會提上議事日程。
這些公司還在不斷募集資金,自2012年以來,上述265家上市公司中,有133家進行了增發募資,合計募集資金達到3281.35億元。其中,增發募集資金超過10億元的就有75家,超過50億元的則有15家,超過100億元的有四家,一些公司經營狀態不進反退。
人民幣貨幣購買力下降、貶值趨勢明顯。3月全國生豬平均出廠價格為18.62元/kg,同比上漲52.8%,直逼2011年19.6元/kg的歷史高點;豬糧比價為9.13:1,已經進入黃色預警區域,而保鮮蒜的批發價格同比上漲超160%,其他蔬菜價格也進入狂漲周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