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未必就保本
大媽說,我買銀行理財就是沖著它保本安全我才買的呀!怎么能給我虧本?明明說的風險低,保本收益還高呢,怎么到期就成虧損了?虧本了銀行肯定得管呀,憑什么銀行沒責任?莫非中了“飛單”的招?買的不是銀行理財?
人家理財經理給你看看說明書,你的囂張維權氣焰立馬熄火。因為人家賣給你的這產品確實是銀行理財產品而且也確實保本,風險等級也確實是低,預期收益也確實是當初買時跟你講的8%,客戶經理表示沒忽悠啊,沒忽悠!
可為毛賠錢,銀行沒責任?怪你不看說明書嘍,除了理財經理介紹的內容,說明書上還明確寫了,保本比例為90%或95%,那虧你5%-10%不是合情合理嗎?理財經理告訴你的是預期最高收益率,確實是8%呀。
問題收益是可浮動的呀,還有個預期最低收益率沒告訴你呀!那就是-5%或-10%呀!
慢著,銀行理財不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咋還有這樣的坑爹品種,來害寶寶!
親,確實有啊!快記住這坑爹的產品類型,叫“結構性理財產品”。
什么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專業的名詞解釋如下:
結構型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
衍生品、新型金融產品…有沒有很高大上的感覺?那對金融不太懂的大爺大媽和小白寶寶們該如何不被理財經理忽悠呢?
其實很簡單,記住這三招:
看產品的名稱中有沒有“結構性”三個字,一般銀行還是有良心的,會在產品名稱中就告訴你是結構性產品了。
如果產品名稱不帶“結構性”三個字,那就要看有沒有“掛鉤標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只有投資范圍、投資標的等,不會有掛鉤標的,如果產品說明書中出現掛鉤標的,則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看產品的預期收益,是不是有兩個預期收益率,分預期最高收益和預期最低收益率,如果收益率是一個范圍,例如預期最低收益率為0.5%,預期最高收益率為 6.5%,則基本可判斷為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當然,這三條綜合判斷的話,應該就可以確認是不是結構性理財產品了。
那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嗎?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會虧錢嗎?答案當然是未必啦。是否保本和是否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沒有必然的一對一的關系,就跟高矮胖瘦一樣,你不能說高個子肯定都是瘦子、矮個子肯定都是胖子呀!這兩個是劃分銀行理財產品特征的不同維度。
結構性理財產品分保本和非保本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有保本和非保本的。只不過,目前多數結構性理財產品是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納尼?怎么又出現個浮動收益的概念,莫非還有固定收益的?額,是滴!
所以,不論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還是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這三種收益類型的產品都有。結構性理財產品中,多數為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由于有保本條款,因此在銀行理財產品中,銀行給出的風險等級偏低。而由于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低,是取決于“掛鉤標的”的走勢的,所以,一般會有兩個收益,預期最高收益率,也就是掛鉤標的的走勢完全是按照產品書中設計的得到最高收益的情景來的,那你就可以得到預期最高的收益率,但如果相反,可能會得到預期的最低收益率,或者是得到介于預期最高和預期最低之間的一個收益率。具體要看產品說明書中的收益說明部分。
小編需要認真滴科普下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類型是這么劃分滴,不僅僅考慮是不是保本,還結合收益是固定的還是浮動的,攏共分三種類型:
保證收益類:就是銀行又保證本金,還保證收益,安全性就跟銀行存款差不多啦。
保本浮動收益類:就是銀行只保證本金,收益是不保證的,是浮動的,也就是告訴你預期可能是X%,但如果達不到,也不是銀行的錯。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就是銀行既不保證本金,也不保證收益,但是還是告訴你預期可能是X%,但萬一收益達不到,不是銀行的錯,一不小心,還賠了本,那也不是銀行的錯,這些風險都是買者自負!買者自負!買者自負!
重點再說說,是不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會虧錢的問題,如果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那么就有可能虧錢,而且虧錢無下限。如果是保本浮動類的話,要重點關注保本比例以及預期最低收益率,如果保本比例是90%或95%(一般外資銀行此類產品較多),那就意味著可能會虧,也意味著預期最低收益率是-10%或-5%,但如果預期最低收益率大于0,那就說明本金是保證的,你最壞的結果就是得到大于0的那個預期最低收益率。
當然如果是保證收益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那么就是一個固定的收益啦,你也不用操心會不會虧本,收益會不會達不到所說的了。
結構性理財產品這么坑爹,為什么銀行還要賣?就是專門用來坑爹的嗎?那倒不是,馬克思辯證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才能客觀嘛!
之所以結構性理財產品被當做是坑爹產品,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理財經理利用預期的高收益、還保本的噱頭,忽悠無知小白和大爺大媽們,由于他們并不了解這樣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銀行理財產品,事先對產品的收益沒有預判、也不清楚可能會虧錢,所以,就總會出現虧錢去銀行鬧事的狀況。
但對于有投資經驗的人來說,如果你能理解產品說明書中,產品收益結構的設計,對掛鉤標的走勢有很好的判斷,那么利用機構性理財產品,既能博取更高的理財收益還能有保證本金的安全墊,還是很好的,總比你沒有任何保障的跳入茫茫股市虧的一塌糊涂要安全些呀,萬一看錯了走勢,也就是獲得最低收益,如果最低收益,大于0,那就至少不會虧本了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