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離系統性危機的風險距離
這些年來,在中國政府官員口中,可以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中國金融危機的風險可控,或在中國的金融風險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因此,中國根本上就不用擔心會發生系統性危機風險的發生,也不用擔心區域性危機風險的發生。特別是不少政府官員引為自豪的是,由于中國的金融風險都是可控的,這些年來中國沒有發生如美國等發達國家所出現過的金融危機。
但是,最一般的常識是,在計劃經濟下或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既沒有貨幣政策也沒有信用過度擴張,信用全面緊縮,金融危機何從談起。比如,2003年以前的中國經濟。但是從2003年起,特別是在2009年之后,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經濟就是信用過度擴張的結果。比如說,2009-2013年的5年信用擴張比前60年總和還是要多,中國的金融危機豈能不隨時發生?這時,中國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可控嗎?
可以說,從2015年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人民幣匯率升勢的逆轉、中國互聯網跑路連連、一些城市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的金融危機已經四起。特別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急劇下跌并跌到5年來最低位,尤其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更是急劇而下,從而引發一股做空人民幣匯率的炒作潮。中國股市四度熔斷,早就引發市場極度恐慌,股市指數只能低了再低。中國目前中國所面臨的金融風險已經不只在股市,不只已經引發了股市的極度恐慌,其他資產或金融市場也同樣面臨著相當高的風險和極度恐慌。如人民幣匯率、房地產泡沫、互聯網金融的P2P市場等,可以說,看到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各種亂象,中國的系統性危機風險已經隱然生成,金融市場的任何政策失誤,都可能成為引爆這個金融危機風險的導火線。只不過,不知道在什么時候,通過什么方式而已。
因為,從2007年10月之后,盡管2008年也出現過中國股市暴跌之后,特別是2015年6-7月間中國股市雪崩式的暴跌,但是以往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會認為是當時中國股市一次調整,都不用擔心中國股市會導致更大的金融危機之問題。但在2015年8月11日“新匯改”之后,匯市、股市及樓市三者同時下跌,而且同時急劇下跌,那么中國金融市場的危機風險則是不可小視或令人擔憂了。
尤其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交易日不多,但是其跌勢則十分凌厲,特別是人民幣離岸市場,更是掀起一股做空人民幣匯率的炒作潮,對此中國央行是給予了警告并對做空人民幣匯率的炒作潮進行了反擊。但是人民幣在岸市場中國央行可以掌控,離岸市場則可能會鞭長莫及,國際市場做空人民幣匯率的投資者隨時都可能卷土重來。
如果人民幣大量的外逃,民眾最容易套現的資產是股票,中國股市的拋售風就可能出現。同時,有些民眾也可能拋售住房來規避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不僅會導致股市再次暴跌,引發股市的恐慌情緒,也會把這種恐慌情緒很快地傳導到樓市,引發中國樓市的恐慌性拋售潮,聚集了十幾年樓市泡沫也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引爆。如果人民幣匯率、中國股市、中國樓市、互聯網金融等風險同時引爆,那么中國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與危機就不是可控了,反之會以某一種方式爆發。對此,中國政府及投資者意識到了嗎?
在中國央行反擊離岸市場做空者之前,人民幣匯率的離岸價與在岸價曾相差達1900點子,差不多等于3個百分點。而人民幣的離岸價與在岸價相差這樣大,也意味著境外市場并不看好人民幣未來走勢,明顯的預期人民幣會急劇下跌。比如,有國際金融機構就預測今年的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可以下跌到7.3,甚至于更低。盡管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但是如果離岸市場人民幣急劇下跌,國內的資金外逃就會成為一種趨勢。有人估計,目前將會有一萬億左右美元或6萬多億人民幣的資金等待轉換成其他貨幣。當大量的資金流出中國時,不僅貨幣當局難以控制,即使控制也得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跌更是不可避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