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身手不凡 一出山就成老三
國際貨幣基金表示,人民幣將在經調整后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占據10.92%的比重。應該承認,人民幣身手不凡,一出山就成老三。相應地,美元的比重將占41.73%,歐元為30.93%,日元占8.33%,英鎊8.09%。
毋庸諱言,11月30日公布的特別提款權最新份額,昭示了多方面的深刻內涵。
第一,談笑間,舊秩序已被埋葬。人民幣入籃之前,“鐵桿四兄弟”如同四大金剛,“鐵交椅”無人撼動,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權重分別為41.9%、37.4%、11.3%、9.4%。這是上一個5年評估的結果,于2010年10月修改。
中國從1980年代初期提出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到今天為止,可以認為,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已經部分實現了階段性目標。
第二,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之后,意味著5大貨幣的權重將重新劃分。美元比重下降了微不足道的0.17%,歐元下降多達6.47%,日元下降1.07%,英鎊下降次多3.21%。美元仍舊遙遙領先,繼續充當惟一的世界貨幣,而對比之下,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4種儲備貨幣,可稱為國際貨幣,但算不上世界貨幣。
換句話說,歐洲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合計損失9.68%;美日僅觸及皮毛,失去1.24%;美國可以說幾乎毫發無損。
第三,國家實力是貨幣實力的后盾。在剛剛宣布的份額框架中,歐元 + 人民幣 = 41.85,大于美元的41.73;但歐元 + 人民幣 + 英鎊 = 49.94,又小于美日的50.06;而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差額,41.73 - 10.92 = 30.81,差不多等同于歐元的現有份額。由此,形成了國際貨幣制度新戰國時代的微妙平衡。
其間,鑒于人民幣與美元在權重上存在著一目了然的巨大懸殊,二者背后的經濟規模正在逐漸接近,不難想見,兩個貨幣有著此長彼消的函數關系。這兩個貨幣的長期趨勢和中短期表現,直接反映了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復雜聯動,也將體現出中美之間的競爭合作狀態以及它們各自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共贏能力。
第四,調整權重的計算方法本身存在重大缺陷。目前的方法,天生不平等,過于倚重擁有發行世界貨幣和國際貨幣的主要國家央行,其他較大經濟體的貨幣鮮有參考作用,其余國家更是不予考慮。其次,官方外匯儲備情況與一國貨幣在國際金融貿易體系中的重要性幾不相干,而外匯市場流動性、資本市場活躍度、衍生品交易量、金融資產計價的高使用率等因素,亦即市場提供能力,似乎更具優勢。再有,當前公式沿襲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慣性,且賦予出口過高權重。
第五,人民幣的需求預期空前增強。特別提款權接納人民幣,標志著國際金融領域最具權威的國際貨幣基金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給予了正式背書。這樣一來,人民幣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基金188個成員國的官方儲備候選貨幣。
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手段得到了全世界的接受,吸引力必將水漲船高,有利于沖減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如今,國際貨幣基金批準了特別提款權可以直接兌換人民幣,接下來,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和國際銀行間貸款貨幣與第七大國際儲備貨幣的人民幣,將迅速取得長足的進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發行也將司空見慣。
第六,中國金融業的促進和國際競爭力的躍升。中國的金融改革,短期看,是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長期看,是經濟能否轉型升級、金融能否平穩開放,從而造就一個主體多元、規則透明、深度和廣度兼具的金融市場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完備的監管體系,更能為實體經濟的真正躍進服務,為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值得稱許的是,在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過程中,中國有關當局和國際貨幣基金達成了穩定的有效交流和雙向激勵機制。后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有助于加快中國的各項金融改革,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而前者則提供了當今世界最有朝氣、最具潛力和最為挑戰的國際金融理論孵化器和全球治理政策試驗場。
第七,新貨幣籃子進一步印證了國際金融秩序的劇烈嬗變。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就是在2015年3月12日英國幡然舉義之后,陣線大變,各國爭先恐后,望風來投,從而形成了現代經濟史上此前不曾有過、于今蔚為壯觀、算是中西合璧的金融制度創新。
歐洲可被視為中國現階段金融變革的同盟軍,但非洲、拉美和中國周邊國家才是實現這些金融變革的依靠力量和主導力量。這一點,需要中國的最高決策者和多條戰線的政策制定者銘記在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