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下個泡沫也會把你卷走
本周市場在“打新日”選擇了上攻,大小齊漲,而同時打新中簽率卻明顯下降,在上周一片謹慎聲中很多投資者選擇了拋售個股參與打新,現在來看這樣的決策是錯誤的。在過去兩周我們保持了樂觀,一方面由于金融藍籌股的低估值使得市場不像K線圖看到的那么可怕,另一方面次新股的持續火爆維持了火熱的人氣,未來在海水與火焰間投資者應當開始做選擇了。
面對創業板的持續火熱,部分大佬們開始質疑,有人說“這究竟是創造價值還是毀滅價值”,有人開始主動控制風險,要求管轄新基金買入創業板不得超過10%;當然還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大勢所趨,創業板仍將是神創板。
讓我們來看一些數據,根據兩地交易所最新發布的兩融數據,目前融資余額已經突破兩萬億元,在過去的一百個交易日內兩融實現了翻倍,而從資金偏好來看,兩小板對融資客更有吸引力。從個股來看,中國平安、中信證券受益于大市值和更寬松的風控參數,因此單個融資額最高,但如果從流通盤的比例來看,則大量創業板個股僅融資余額就超過了流通市值的20%,而交易量占比甚至超過了40%。即很多創業板個股是持有者通過融資買入不斷推高股價,并通過買入賣出造成了每天的高換手,這種跡象讓我們想到了2000年牛市的“莊股”和“對敲”,即籌碼高度集中,然后融資通過席位與席位或不同個人間的買賣實現當日的換手并推高股價。
回想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第一波,大洋彼岸的納斯達克漲了十倍,A股只是第一次聽說有個叫互聯網的東西,很多股票當初沾網即漲,之后德隆系、中科系、涌金系都成為莊股的代名詞,最后由于融資成本高企和監管收緊導致很多莊股跳水,個股連續10個跌停的不在少數。
而現在,雖然互聯網已很普遍,但面對著幾百元的股價,泡沫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只是在運作模式上兩融的低成本鑄就了更大的泡沫,試想當年德隆如果獲得了券商兩融貸款,可能到現在股價早已上千元。
此時,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家企業控盤自己的個股并不斷融資買入,隨著市值的做大,再融資再買入,那股價是否會沒有盡頭,這種游戲在規則上是有問題的吧。此時我們突然明白,在海外為什么要有裸賣空,原來就是當籌碼沒有流通而估值明顯不合理時,用來應對的一種反向規則,一種規則的不合理在某個時間被無限的放大,試想,如果現在有裸賣空,那么某些互聯網+可能會成為做空者的最愛。
當然,面對著繁榮的市場,我們覺得大家在泡沫中都很開心,既然泡沫滋生,我們相信最終將一榮俱榮,什么周期股、藍籌股、金融股都會在本輪泡沫中得以重估,因此如果你沒有享受到當下的泡沫,那么堅守崗位,下個泡沫也會把你卷走。只是,別忘了當泡沫破時努力爬回岸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