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投資者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A股的牛市來之不易,方方面面都要珍惜,盡可能讓這個不大不小的青春之牛走得平穩點,活得健康點,跑得遠一點。
上證指數雖然已經突破4000點,但是距離歷史高點6124點還相差很遠,行情頂多也就發展到半山腰;而與此同時,創業板的瘋狂也讓最樂觀的評論家害怕,指數已經兩度沖擊2568點,這個位置和585點相比,已經有接近5倍的漲幅,何去何從?
是的,何去何從是必須要作的選擇。
也有人不想作選擇,于是便出現了借道滬港通炒港股的做法,連續兩天南下炒港股的資金都用完了港股通的105億定額,直接的后果就是恒生指數的連續火爆,導致聯交所執行總裁李小加出來喊話,提醒大家不用急,不用慌,機會無限風險長存。一般人的概念中,滬港通的開通主要是對外開放的平臺,但是形勢的變化是如此之大,瞬間滬港通就成為內地投資者資金輸出的通道,香港政府都在商議申請擴大港股通的每日限額。的確,從數字看,香港股市一天的交易量不過3000億左右的港幣,折合人民幣不過2400億左右,滬深兩地現在的交易量動輒是1.5萬億左右,無論是滬港通的月均3000億或2500億都只不過是一個零頭而已,分流是極其有限的,自然炒作也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為什么主力資金又殺回馬槍席卷B股的重要原因,簡單粗暴地抄底只能導致B股板塊漲停,而B股的盤面是有限的,漲停之后能夠建倉的資金更是有限的;因此,B股的命運和港股也會一樣,隨時有可能被新的熱點所替代,所謂行情也是曇花一現。因為,從本質上講,無論港股還是B股都不具備走獨立行情的前提,他們充其量是A股迷茫期的替代者或者防風港而已,更何況,對比工商銀行H股A股就知道,兩者股價相當,誰低估誰高估一言難盡。
但是,無論如何,港股正是借助A股的余威沖擊到了歷史的高點,這個歷史的高點出現在2008年的5月,而沒有出現在中國A股和美國道瓊斯聯手創新高的2007年10月。港股本身是一個跟隨市,從來沒有自己的方向,K線圖上充滿了跳空或跳低的缺口,絕大多數情況下,美股的收盤就是港股的風向,跟隨A股的時候相對較少,但也不是沒有,較少的時間也就出現在上輪牛市的尾聲,而正是在彼時彼刻,中國內地的外管局宣布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那就是開通港股直通車,內地居民可以直接炒港股,而全部的資金結算由中國銀行天津分行負責,這個突如其來的利好讓港股恒生指數由2萬點直接沖擊3萬點,而在內地卻招致證監會在內的金融系統的反擊,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先以條件不成熟叫暫停,后來索性宣布取消。
投資者的熱情就像一把燃燒了原來沙漠的火,由A股到港股再到B股,一方面這體現了A股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說明投資者心中是有桿秤的,避險意識同樣也在上升,過熱的A股已經讓人望而卻步,做多的熱情充分釋放后市場才會自動冷卻,這個時候最害怕不適當的人為干預,特別是行政干預,歷史上“5·30”慘案就是典型的事例。在上一輪牛市中,上證指數沖破3000點的頭底之爭后一口氣干到4300點,國務院緊急出臺包括提升印花稅在內的降溫措施,結果指數連續暴跌到3500點下方,隨后在政策轉向的配合下強勁反彈沖上6000點。而在我們看來,當時如果沒有“5·30”,指數或許最多到4500點就自行進入調整模式,泡沫反而沒有干預的大,市場不是永遠不理智的,交易本身就是自我平衡機制,管理層現在要做的無非一是加大新股的供應力度平衡需求,二是加大打擊市場操縱的力度保證公平交易,三是做好風險提示投資者教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