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憂存款流失只能嘆無奈
P2P目前確實很火,但是問題也很多,監管政策也尚未明確,因此對于與P2P企業的合作,銀行也是非常謹慎的,寧缺毋濫。據透露,有些銀行非常嚴格,甚至要總行審批才能與P2P這一類企業合作。
該人士嘆道,但是,P2P企業動不動就抱銀行大腿,虛假宣傳或者夸大宣傳與銀行的合作,以圖用銀行的信用為平臺項目風險作背書。“而銀行也很無奈,擔心巨額存款流失,所以有苦不敢說。”該人士擔憂道。但是,一旦平臺出事,銀行也會跟著受牽連。“很多平臺都是幾十億的交易量,幾千萬的保險金根本覆蓋不了風險。”
該人士還告訴記者,除了將銀行存款包裝成與銀行合作風險備用金,即便是目前提得較多的P2P資金托管,銀行也只是做資金登記及清算,不會審核平臺項目的風險。據介紹,由于對銀行系統要求高,因此在銀行進行資金托管的P2P企業并不多。
根據P2P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公布的3月數據顯示,今年3月新上線P2P平臺138家,而爆發問題P2P平臺達到56家,環比上月僅略有降低,銳忻投資、盛泰投資、安貸創投和歐億投資等新平臺甚至上線不到一個月即跑路。
近期業內都在熱議可能設立的P2P網貸行業監管準入門檻,即對平臺注冊資金、資金杠桿率、最大借款標金額等進行限制。“網貸之家”預計,政策出臺前后行業大量平臺倒閉現象有可能成為常態,運營平臺數量增速將有所減緩,而2015年問題平臺數量或將達到一個新高峰。
在平臺頻繁出事的壓力之下,如何通過各種增信方式來取信于民成了重中之重。增信手段也“八仙過海”。記者從業內了解得知,除了“抱銀行”大腿,現在普遍出現的還有以下方式:
包括與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的資金托管方面的合作,和擔保、小貸、保險方面進行的風控方面的合作,和各種其他企業進行的戰略合作等。例如昨日,宜信財富宣布與美國資產管理機構威靈頓管理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接受上市公司入股或收購,一方面可以增強公司的實力,同時也提高了違約跑路的成本。如銀之杰擬收購深圳P2P平臺聯金所和小貸公司金融聯貸的部分股權,達意隆擬參股廣州易貸等。
部分平臺正在開始從“塑造平臺專業性”向“項目披露透明化”轉變,更多介紹自己的風控團隊,讓投資者更了解自己的項目,從而增加信用度。例如合澤財富月初上線新的車貸抵押產品,投資人和借款人的金額如果完全匹配的話,投資人可將借款人的車抵押到自己名下。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增信手段確實可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但也有部分平臺為了達到增信目的,故意夸大或者編造增信事實,或者偷換概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