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有“門道”:能掙也要會花
曾幾何時,“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超前消費”理念風行一時,使很多人開始貸款消費。但筆者認為,人到中年,不該趕此時髦。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仿佛是一頭負重的牛,因此必須永遠在兜里留有“余錢”,以備家庭不時之需。而且,“貸款消費”給當事人及其家庭背上經濟包袱和精神包袱—定期還利息,容易讓人著急上火。
就此,筆者選擇量力而行的穩妥理財方式:花錢、投資都根據“兜中錢”決定。幾年前,筆者用家里存款買了一間門面房,如今價格翻了四五倍。如果當時貸款,確實可以多買幾間門面房,會掙更多錢,但真若貸了款,這些年的“房奴”生活早就把筆者壓垮了!
俗語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但筆者認為,當今時代,這種勤儉持家、口挪肚攢的理財觀念已經落伍,“能掙會花”應成為今天的理財觀。換句話說,光會“節流”不行,還得“開源”!這些年來,筆者通過炒股 、買基金、投資地產等方式,收到“八方聚財”的效果。
尤為可喜的是,通過廣開財源,筆者學會了科學消費,真正享受到掙錢的樂趣。比如,筆者通過基金投資賺到“一桶金”,給家人買了輛私家車,雙休日出去“自駕游”,帶來愜意和享受。生活,就是在這種“能掙會花”中變得有滋有味。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理財觀,家庭中,如果按照“一統天下”的模式或方法理財,很容易讓家庭成員之間起爭執。因此,筆者在家里采取“AA制”理財方式,大家按個人特長和判斷選擇各自的理財方式。筆者買基金,妻子炒股,兒子購債券。
幾年下來,這種“AA制”理財方式不但發揮了家庭成員在理財方面的特長,還分散了家庭投資風險,同時使家人在理財中增加了獨立自主的精神意識,生活更和睦。
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別人開口借錢時,處于矛盾心理:借吧,心里不脫底,擔心對方還不上,自己的辛苦錢打水漂;不借吧,又擔心得罪人。遇到這種情況,筆者的做法是:當你對借錢人實在“心里沒底”時,就狠下心不借。
這看似沒有人情,其實為自己省去好多“后續”的麻煩: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或是多次討要無果,弄得心力交瘁。但如果遇到的借錢人是老相識、親戚,不妨出借少量資金,算是給自己和對方都留了面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