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變慢牛 如何緊跟大盤
瘋牛變慢牛是否正常
記 者:本周股市回歸常態,瘋牛不正常,瘋牛變慢牛正常嗎?
李思敏:本輪行情是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降息、注冊制改革步伐加快、自貿區建設等諸多利好刺激下,由大量增量資金推動的一波藍籌股的洶涌行情,由于這些個股低估值及絕對價格低易受資金關注,一旦這些個股產生較大溢價風險,不理性因素才會得到糾正,瘋牛風格才會發生轉變。
程榮慶:在成熟市場瘋牛不正常,但在A股市場就非常正常,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的市場。面對市場的瘋狂,對投資者來說,還是要順勢而為。關鍵是等市場回歸正常的時候,你是否會及時抽身或觀望。像近期瘋狂的證券板塊,如果高位連漲幾個漲停你還瘋狂追入,那在高位站崗的肯定是你了。
危 斌:股市瘋牛行情危害有三:其一,盲目上漲不能給普通投資者帶來真正的財富機會;其二,股市不能靠焦慮上漲,許多涌入股市的新投資者,在擔心踏空的焦慮中進入股市的;其三,股市不能靠豪賭上漲,出于對國家政策、公司消息的個人理解、猜測炒股,會帶來投機風險。
劉鳴宏:前階段大盤之所以被認為是“瘋?!保饕怯捎谌贪鍓K走勢上猶如脫韁的野馬,其他板塊卻哀鴻遍野,而這場由兩融資金等加大杠桿堆出來的萬億盛宴,一旦后續資金無法跟上引發泡沫破裂,將會給市場帶來劇大的風險,進而使牛市過早結束。只有讓市場回歸慢牛走勢,明年注冊制的推出所遇到的市場阻力才會較小。股市作為重要的融資平臺,只有走上慢牛行情,才能為經濟轉型贏得時間與空間。慢牛市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對資源作更合理的配置,從而引領我國經濟步入穩漸增長通道。
袁飛林:我們認為,瘋牛行情不正常,這是管理層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這波快速拉升的行情,也有它上漲的合理性,在經歷長達數年的熊市行情之后,引來了藍籌股估值修復行情,特別是券商、保險和地產等藍籌股連續強勁上攻,給市場呈現一種瘋狂的現象。
如何緊跟大盤腳步
記 者:瘋牛也好慢牛也好,投資者要如何才能緊跟大盤的腳步?
李思敏:目前大盤已經由瘋?;貧w常態,市場理性因素開始增強。由于市場本身具備價值發現功能,投資者應注意挖掘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這類股票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市場熱點。
程榮慶:瘋狂過后,目前大盤進入了一個震蕩修正期。當大盤調整的時候,個股分化是必然的,個股的結構調整也非常明顯。漲幅過大的板塊進入獲利回吐,最典型的就是證券板塊,短期調整正在進行。而前期滯漲的開始風生水起,如鋼鐵板塊周四現漲停潮。環保概念也連續走強。因此,在調整期,投資者要及時轉變思想,跟上市場節奏轉換的步伐。如依然對前期漲幅過高的板塊貪婪留戀,對新崛起的熱點視而不見。你可能只有為主力站崗的份了。
危 斌:近期股指呈現亢奮的狀態,而很多投資者眼看著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漲反跌,心情幾乎壞透了,換股追漲吧,怕割肉賣出的股票補漲;不換吧,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不漲甚至下跌。建議投資者在操作中,順應市場趨勢,緊跟市場熱點。
劉鳴宏:市場回歸慢牛走勢之后,投資者將逐漸走出“滿倉踏空”的尷尬,近期可以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主基調,理智對待盤中各種熱點轉換,對相應個股進行理性評估。操作上避免盲目追漲殺跌。短期可以關注受益政策導向的題材熱點的輪動性機會,順勢而為。
袁飛林: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緊跟大盤:一是從消息面上去挖掘市場的熱點,通過對政策面及消息面的解讀,去篩選可能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消息,從而去尋找潛力板塊;二是監控主力資金流向,從最近盤面熱點來看,金融、地產等低估值藍籌板塊明顯受到主力資金關注,相關板塊漲幅巨大,而小盤股走勢偏弱,因此,市場就出現了“滿倉踏空”的現象。
怎樣尋找新盈利目標
記 者:大家都認為目前股市進入了常態,怎樣尋找新盈利目標?
李思敏:基本面上業績有較好增長、技術面上剛剛脫離底部處于初漲階段的個股,建議趁回調時介入,這類股票既具備短線能力,長中期投資風險也較小。
程榮慶:牛市中,板塊輪動是主流,尤其是在如今動輒過萬億的成交背景下,板塊輪動更有了資金的基礎。本周后半段,供水供氣、央企改革、區域改革、鋼鐵、環保等等開始走強,趁證券等近期的主流板塊調整之際,投資者可擇機切換到上述板塊當中去。
危 斌:目前指數進入震蕩休整期,中長期向上格局未變,投資者應關注板塊輪動。操作上,金融類個股只要出現大幅的調整或震蕩,在后面一段時間里都是買入的機會,但是不建議去追連續上漲的。另外,水利、軍工、傳媒等板塊也可以逢低布局,中央農村與經濟會議相關的個股也可以提前布局。
劉鳴宏: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是政府的訴求,經濟必須確保轉型成功,所以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具備改革題材的個股。本輪上漲的核心因素,就是流動性增加及藍籌板塊的估值修復。短線可關注受政策扶持預期較高的如國企改革、土地流轉、“一帶一路”等相關板塊,漲幅落后的低估值二線藍籌股的補漲機會。
袁飛林:周二出現大幅下跌以來,主板指數走勢偏弱,中小板、創業板指數走勢較強,已經接近收復失地,成長股迎來了較好的漲勢,因此,投資者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尋找新的盈利目標:一是受政策驅動的環保、“一帶一路”等概念成長股;二是年報將至,具備高送轉題材的成長股;三是關注本輪被錯殺的成長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