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懼怕發行大額鈔票?
2004年,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工商聯副主席宗立成在提案中建議,發行500元或1000元大面額人民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降低貨幣流通成本。當時央行官員的答復是,發行大鈔的時機還不成熟。
2012年,宗立成委員再次提出發行更大面額人民幣的提案,并指出隨著中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購買力日益增強,社會物價指數也隨之提高,加快了貨幣流通和資金周轉速度。因此,中國目前迫切需求大面額人民幣。
很多專家認為,發行大額面值貨幣好處多多!比如:降低查點鈔票張數的勞動量;降低了失盜被竊的危險;攜帶和存放更方便;降低了鈔票磨損數量,減小了印制鈔票的開銷,節約紙張。
另據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測算,發行500元大鈔每年可減少損失約為10億到20億元之間,數目不小,而這筆損失最后還是會間接地由納稅人買單。
經濟學家茅于軾自1997年起,就反復提倡發行500元面額人民幣。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渝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振東在2010年兩會時曾表示,發行500元大額人民幣現鈔時機已成熟。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支持發行500元面值的人民幣。
據了解,一個幣種的最大面值是由社會經濟和金融市場來決定的,其中包括各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人們生活水平、購買力情況,如果人民幣出現貶值,物價上漲到一定的程度,人們消費水平高到一定水平,那么更大面額的人民幣也就會出現。
那么來看看發行100元人民幣到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198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1119元,這意味著每個月人均收入還不到100元,在月收入不到100元時,市面就流通最大面額100元貨幣。
而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前后相差十幾倍,為什么就不能流通500元的貨幣呢!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的金融專家鐘偉此前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居民貨幣收入已經大幅提高,因此已經具備推出500元面額紙幣的基礎。此外,與國外發行的貨幣面額相比,中國的最大面額顯然偏小。
其實,貨幣的最高面值除了由經濟因素決定外,還有人們使用貨幣的習慣、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及幣值的穩定情況等。比如歐美國家就不喜歡高面值的紙幣,他們盡量采用銀行卡或信用卡的方式付費,但歐元區最大額貨幣為500歐元,這主要是尊重個別國家使用大面額鈔票的傳統,同時也可免除跨國刷卡的服務費。
既然這樣,那中國人為何會懼怕發行大面額人民幣呢?實際上,這里面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社會心理:就是說國人依然存在“民國金圓券”的恐懼心理。
據資料載,民國37年8月19日,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廢除法幣,流通金圓券。以金圓券1元折合法幣300萬元收回法幣。金圓券發行3個月后,物價暴漲,幣值猛跌,至次年上半年,即被群眾拒用。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國人存在金圓券這個恐懼心理,所以才會出現“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現象。只要有人提發行500、1000元的人民幣,就會不分情由地極力反對,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發行500、1000元大面額人民幣。
與民國那時的“一麻袋紙幣買不回倆窩頭”的窮困潦倒生活聯系起來,以為中國的經濟不行了,人們又要回到“水深火熱”中生活了。
事實上,發行大面額人民幣如果在貨幣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并無太大實際意義,但其符號意義卻遠大于實際意義,因為與當前最大貨幣面值100元人民幣相比,發行面值1000元的貨幣很容易讓社會產生貨幣大量發行、流動性再度泛濫的心理暗示,而這絕非是央行想要的結果。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魯政委認為,發行大額的人民幣應該還是不合適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對于經濟當中大額的交易需求,實際上目前網上支付以及移動的電子支付其實都已經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了,沒有必要發行大額的人民幣來支持所謂的大額的交易,而且大額的人民幣在面對假鈔的情況下其實也使鑒定的成本在上升,人們對于收到大額人民幣的假鈔擔憂尤甚,同樣會提高交易成本,所以發行大鈔要謹慎。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發行大面額人民幣要慎重。貨幣本來就是為了讓商品交換更便利,理論上講,發行大額鈔票,可以讓交易更便利,無可厚非。但是,當前形勢下,發行大額鈔票將助長通脹、資產泡沫的預期。
大額人民幣是否發行畢竟事關民生大計,應當調查民間的需求狀況。發型大額面值人民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勢在必然,但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任何舉措都有可能引發經濟的蝴蝶效應,且認為目前100元面值人民幣在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還是很實用。
眾所周知,貨幣貶值是通貨膨脹表現。但實際上通貨膨脹只與紙幣的發行量有關,和面額結構沒有必然聯系。而人們的恐慌恰恰來自于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發行大面額紙幣就意味著發行總量的增長。
其實,發行大面額紙幣只是人民幣單位面值的變化,單位面值大了,發行紙幣的張數可以減少,發行額總量還是不變的,這當然也不會導致通貨膨脹。
而且隨著一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一種貨幣的發行面額越來越大,在貨幣史上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此外,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有時會充當國際貨幣的角色,而重當好這一角色,就要求人民幣在方便攜帶、儲藏等方面做得更好。
作為貨幣,人民幣的面值只是一個代號,大與小都是無關緊要的,主要是看它是否與國家的經濟實力相當。
因為,就是國家不發行大面額人民幣,物價要上漲的,還是要上漲,通脹壓力大的還是要大,人民幣要貶值的還是要貶值,這與發行不發行大面額人民幣是不相關的。
更何況,現在已進入“卡”的時代,不要說單位人員發放工資已不用現金,直接用“銀行卡”記數;就是人們去商場購物消費,也已習慣于“刷卡”而不用現金了。
所以,無論是大面值人民幣還是小面值人民幣,對單位也好、消費也罷,都只是個數字,人民幣的大與小已無實際意義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發行與不發行大面額人民幣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影響貨幣的流通,這只是一個數字罷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