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嬰幼兒和大童界限 優衣庫等大品牌也違規
在西單大悅城H&M店,記者發現,這里銷售的一款型號為90/56(身高/胸圍)的上衣,沒有“嬰幼兒用品”的字樣,同時標稱為B類。
在新街口新華百貨優衣庫門店,記者發現一款上裝標注型號為“80/48”的內衣也是直接標注為“B”類,且標簽上關于執行標準是手寫的。
除了生產企業,在大型零售商沃爾瑪,記者發現其銷售的一款女嬰棉衣,型號標注是“100/50”,標簽標注是嬰幼兒用品,但是同款不同型號的產品標簽上原有的“A”類字樣被涂改液抹去,卻又找不到其他等級字樣。至于具體原因,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清楚。
對于這些大牌企業生產銷售的嬰幼兒服裝產品,郭文松表示,就算標簽合格,也不必然意味著產品就合格。而這些大牌企業的標識都不合格,僅憑這一點就能斷定是不合格的商品了,至于其中各項有害物質是否超標,則需要專業檢測才能知曉。但無論結果怎樣,消費者看到這樣的產品是不能選擇的。
記者注意到,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2歲多嬰兒身高長得快而不得不選擇100公分以上的服裝的情況,但是100公分以上的童裝按國標規定可執行非A類安全指標,這就讓媽媽們擔心,產品中的危害物含量是否可能給尚是嬰幼兒的孩子帶來傷害。
一些精明的企業顯然沒放過這種商機。記者在H&M就發現,一款型號為110/56的“兒童針織上衣”,其標注執行的安全技術標準為B類,但是其又稱適合2-4歲的孩子。類似這樣標注的衣服很多,除了H&M外,ZARA等也有這樣的標注。
既然產品宣稱適用的人群范圍包括了2歲-3歲之間的嬰幼兒,那么其執行標準非A類是否違規?企業是否有鉆國標空子的嫌疑?
“從消費者的心理角度看,這樣理解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按照國標來說,商家如此標注也并未違法,因為年齡段是商家額外標注的”,郭文松表示,國標解決的是普遍問題,總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很難覆蓋到,消費者可以有針對選擇,檢測中心也發現,市場上有一些企業,其0-6歲嬰幼兒服裝全部執行A類標準,甚至也有一些成人服裝也如此。記者昨天在樂友孕童裝三元橋店發現,其包括內衣、外套、褲子、手套、襪子、帽子等0-6歲的產品確實都標注“A類”、“嬰幼兒產品”的字樣;店內銷售的一些孕婦裝執行的也是A類標準。
“企業執行高于國標的企業標準,這是企業自主自律行為,肯定能增強市場競爭力”,郭文松同時也強調,但是企業承諾對原本可執行B類標準的100公分以上童裝執行A類標準,而若通過檢測其達到了B類卻未達到A類標準,那么也是違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