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跨界“光伏”縮影 孚日股份輪回
曾幾何時,“光伏”是讓眾多紡織企業眼前一亮的詞,2007年前后紡織企業掀起一股進軍光伏業的熱潮,中國最大的家紡企業孚日集團也是其中一員。香港假鈔恐慌局部降準是宏觀調控宣布有保有壓信號彈經濟疲軟抑制中期走勢主力炒作手法曝光個股期權6月底前面世:A股會否狼來了?醫療器械迎政策大年龍頭企業收獲利好周五披露大盤股亮相證監會力挺IPO改革國務院部署金融支農村鎮銀行概念望受益。
與年輕的光伏業相比,紡織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利潤率低,用人成本卻越來越高,企業主們坐不住了。2006年,江蘇陽光出資2.34億元與寧夏電力投資集團共同成立寧夏陽光硅業。2010年,褲襪生產商浪莎集團也成立了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和生產太陽能光伏單晶硅拉晶、多晶鑄錠及太陽能晶體硅片等產品。
隔行如隔山,紡織企業在對光伏產業并未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入場了。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指出,與紡織企業遵循“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不同,光伏產業投資高、風險大、利潤高,紡織企業之所以盲目涉足,追求短期效益、熱衷新能源概念才是它們的真實目的。
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毛巾企業,孚日在主營業務上的提升空間比較有限。孚日財務部經理張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在2007年左右發現了光伏產業的崛起,經過仔細考察,遂決定進軍光伏領域。
“紡織行業用人特別多,而光伏行業用工少、技術含量又高,按照當時的產值算,家紡行業有一萬多人,光伏項目則只需要150個人,產出就可以和家紡產業相媲美。”張萌說。與此同時,剛剛經歷金融危機的海外市場需求不振,這使外銷收入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孚日更加堅定了開拓光伏業務的決心。
2008年1月18日,孚日宣布投資成立孚日光伏,擬建設CIS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生產基地,設計規模為年產60MW。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8億元,兩個月后增資至5.44億元。
作為紡織企業,孚日進入光伏領域的時間其實并不算晚,但時至今日,當張萌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時,仍流露出一些遺憾。他說:“因為項目投資比較大、難度大,投產時間晚了一些,到2008、2009年才陸續產出,而2011年整個產業就開始向下走了,多晶硅市場供大于求,降的速度太快了。”
2008年8月,孚日投資的晶體硅電池項目第一條設計產能10MW的生產線設備正式投產。
2011年9月,孚日投資的薄膜太陽能電池30MW生產線正式投產,但并未批量生產。據張萌介紹,原先的設計產能是60MW,但為了減少損失,剩下的30MW沒有繼續投資。
光伏業的行情突然急轉直下。經過多年瘋狂的投資,光伏行業供大于求,僅中國一國的產能就覆蓋甚至遠超全球市場的需求,產品價格一路下滑。自2011年起,國內外多家光伏企業開始破產倒閉。而此時,孚日的光伏項目還未全部投產。
意識到行情下滑,孚日及時停止了投資。財報顯示,2011年,孚日的資產減值損失5489萬元,較2010年增長322%,增加原因是“對持有的博世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博世太陽能’)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這也導致公司當年凈利同比下降26%。后經媒體證實,這里的博世太陽能正是孚日光伏此前投資的JSTG公司。
遭遇挫折的孚日在2013年已經剝離了大部分光伏資產,這部分的財務數據也沒有計入最新財報。不過,張萌告訴記者,孚日并沒有完全放棄光伏業務,目前仍在觀望中。
不過,行業洗牌仍在繼續。根據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數據,2013年浙江省光伏行業的企業數目仍在減少,2012年為370家,2013年則減少至260家。該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告訴記者,選擇退出的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
根據2013年財報,在光伏項目上及時止損的孚日凈利大漲7倍,盈利能力已回歸到正常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