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錢荒”來襲,央行注入增量資金3000億
銀行開始貼息買存款,據一位資金掮客說,以往貼息比例約為3‰-4.5‰,一般3天,隨著年底資金面趨近,目前貼息已高漲至4.5‰-6‰,時間也延長至10天左右,以防年末借不到錢。
最新消息,據市場人士透露,央行周二如期重啟逆回購,在公開市場中開展29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市場人士指出,盡管資金價格仍慣性上行,但因央行持續注入增量資金,資金面正朝著改善的方向發展。加上財政放款的推進,資金利率不大可能達到年中極端水平。
央行3000億資金投放未解渴
12月23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利率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仍繼續上漲,其中,7天Shibor上漲118.9個基點,達到8.84%;隔夜利率上漲58.8個基點至4.52%,14天利率上漲124.3個基點至8.25%。
多位分析師對表示,雖然目前資金面仍然緊張,但不會出現6月流動性緊張的局面。預計年前的資金面都不會有太寬松的情況出現。
據報道,昨日,各品種Shibor利率延續前幾日全線上揚態勢,1周、2周品種分別上漲118.9和124.3個基點,雙雙突破8%的水平,而其他品種Shibor利率上漲幅度多為10個基點以內。
一位債券業內人士表示,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 期限更短、受眾范圍更小,上周投放SLO在本周內很快就會到期,對緩解當前資金緊張狀態作用有限。“目前市場上對跨年資金的需求較高,反映在Shibor利率中就是7日和14日資金利率的快速上行。”
面對近期以來資金面緊繃的現狀,央行于12月20日晚間通過其官方微博表示,已連續三天通過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該官方微博同時提到,目前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元,為歷史同期相對較高水平。
盡管如此,市場短期利率仍然不斷上行。周一,Shibor不同期限利率均有上浮,其中一周和兩周上浮幅度繼續領漲,平均加權利率分別比上周五上行109個基點和187個基點。
另外,12月23日,2日、3日、7日和14日的回購利率均在8.9%附近,其中7日回購利率甚至一度在午間飆升到9%上方,下午稍有回落,最后3日和7日回購利率分別以8.92%和8.962%收盤,分別比上一交易日上行401個基點和73個基點。
盡管每年年末,銀行都會出現攬儲大戰,由此造成的市場利率上行也基本成為慣例,但本輪出現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程度要顯著高于往年。
以14天Shibor拆借利率為例,2012年12月份最高的14天拆借利率出現在12月27日,當天的平均加權利率為4.6535%,當月的該期限利率拆借區間基本在3.5%~4.5%之間波動,波幅為100個基點左右;2011年12月的14天拆借利率的平均加權利率較高,峰值出現在12月31日當天,為6.481%,整個月的波幅在5.1%~6.5%之間,波幅為140個基點。{page_break}
而2013年不管從波幅還是利率水平來看,都達到了近幾年的高點。
周一的14天加權平均利率為8.9504%,使得進入12月份以來該期限平均利率波幅超過450個基點;而且相較往年,一般短期拆借利率都會出現在12月底,今年的峰值來得偏早。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相比SLO而言,央行在周二進行逆回購操作的可能性較高,規模應該不小于500億元,屆時短期利率上行的趨勢應該有所緩解,但短期利率應該還會處于一種偏高的狀態。”
今年年初央行推出SLO工具,主要面向銀行間市場上的12家大型商業銀行,其操作期限不超過7日;相比之下,逆回購期限更加多樣,目前最常使用的是7日、14日和28日的逆回購期限,主要面向市場上40家一級公開市場交易商。
據報道,興業銀行策略分析師郭草敏表示,一般來說,SLO期限都較短,這對市場的心理也有所影響。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表示,近期大量到期的各種理財資金以及9號文將出傳聞,也都是導致近期資金面緊張的因素。
按照業內人士的看法,此輪的流動性緊張還有一個因素是機構擔憂9號文出臺。而傳言中的9號文主要是針對銀行同業業務的規范。今年以來,銀行為了獲得收益,不斷擴大同業下面的“非標”資產。
申銀萬國在研報中表示,央行上述表態再次明確顯示央行根本上還是希望金融機構自身繼續改變資產負債的錯配狀況、降低金融杠桿,而不是要讓市場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央行主動投放更多總量流動性上,因此如果“非標”不降、資金杠桿不降,資金面將很難回到歷史較寬松的水平。
據報道,每逢月末、季末、年末,資金結算、監管要求等因素往往導致資金面緊張。今年以來,由于銀行資產結構調整,“錢緊”現象尤為明顯。由于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尚未有效去杠桿,監管機構不輕易放松流動性,未來“錢緊”周期性上演的可能性較大,容易形成市場預期。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6月、9月和12月末,市場利率均出現大幅飆升。在資金市場上,回購利率直接反映資金供求關系,以往每當回購利率大幅上漲即市場流動性緊張時,央行就會出手干預,通過各種方式向市場投放資金以平抑過高的利率。但最近幾個月,央行的態度有所變化,不再像以往一樣“放水”。在一些大型銀行看來,央行可能有意收縮流動性,此時銀行即便有錢也不敢在回購市場上拆借出去。這一看法進一步加劇了“錢緊”。{page_break}
利率全線飆升:銀行貼息6‰買存款
據報道,臨近年末,拉存款大戰打響,一種名為“沖量”的資金騰挪術也火了——部分未完成存款考核任務的銀行,會“借”資金達標,“沖量”提供了這種大額資金。
資金方只需將資金轉存到指定銀行,跨月的2-3天內,就可輕松獲得該行高達4.5‰左右的貼息,毫無風險。
一位資金掮客說,以往貼息比例約為3‰-4.5‰,一般3天,隨著年底資金面趨近,目前貼息已高漲至4.5‰-6‰,時間也延長至10天左右,以防年末借不到錢。
一些銀行還使用拖延術減輕存款流失。比如,該掮客和多位合作資金方都收到了幾家合作銀行人士的通知,稱12月27日后大額資金無法挪走。
12月23日,shibor利率全線飆升,其中7天、14天兩個品種利率升至8%。
目前,該掮客過手的可用資金接近50億元,主要來自團體、私人企業及部分個人存款。
以往,資金需求方以城商行和股份行支行為主,也有部分客戶經理,單筆金額多為2億-5億元。期限為跨月的2-3天,其中企業款項開戶復雜而需多1-2天,多為當月29日將錢存入指定銀行,次月1日轉走。他說,指定銀行“借入”沖量資金,貼息比例為3‰-4.5‰左右,季末相對較高。其中,分給銀行內部人士、掮客的貼息為0.5‰左右,掮客抽成以0.1‰居多。
“目前,一些國有大行、銀行分行也在做,資金額多在5億-20億元。1億元以下抽成金額太少,一般不做。”該掮客最近已操作多單,存入時長延長至10天左右,因為部分銀行怕月底借不到錢。貼息比例也漲至4.5‰-6‰,部分銀行還額外支付一筆理財貼息,10天約為1‰。
沖量操作的難點在于大額資金如何盡快轉賬成功。該掮客的做法是,多次在柜臺操作轉賬,每次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一次1-2億元,1-2天就可匯完20億元,且資金分散轉到多個賬戶上。
某城商行柜臺人員解釋,銀行內部有反洗錢系統,會監控大額匯款或與正常經營來往不符的資金流動,不過通過多次反復操作匯款至不同賬戶較容易通過。
“和支行長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最重要,這樣轉賬會非常方便。”上述掮客稱,資金轉出行一般是長期合作,資金沖量后又回到該行。
利率“高燒不退”凸顯金融改革緊迫性
據報道,對于近期市場資金面似乎不斷升溫的緊繃局面,市場與貨幣當局還沒有找到“博弈平衡”。部分市場觀點指出,盡管管理層要求金融機構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但流動性總體調控“前瞻性指引”卻似乎并不明確,市場自身層面在諸如均衡的基準利率等方面也還未實現真正的平衡。{page_break}
銀行間市場一線交易員表示,隨著近期市場資金價格全線“爆表”,以往定存利率、短期國債利率等傳統的基準利率地位已明顯喪失,少數大型機構“趁火打劫”,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均衡“水位”的波動。在此背景下,市場資金面和資金價格真正的均衡點已然難尋。
國信證券最新研究顯示,綜合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金融機構月度財政性存款上繳、月度外匯占款流入等數據測算,央行在今年11月很可能通過非公開渠道,進行了貨幣收縮。該機構指出,11月的非公開渠道貨幣收縮,可能正是本輪資金面急速拉緊的源頭。華泰證券等機構也表示,解決當前市場“錢緊”最有力的工具可能不是逆回購、降準等一些具體的流動性調控手段,而是央行很少正式使用、實際上一直在使用的“前瞻性指引”。
分析人士表示,通過調控“熨平”資金面劇烈波動,不僅在于用一些常規或非常規調控手段平滑市場,很大程度上也在于通過“政策前瞻性指引”與市場實現雙向充分溝通。在流動性調控上不僅要實現“熨平”波動,也“熨平”市場預期。
據報道,流動性再度緊張的背后,凸顯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緊迫。
“在我國廣義貨幣存量M2超過100萬億元的大背景下,銀行出現‘錢荒’其實是個偽命題。背后暴露出的是銀行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彼此相脫節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目前,相當一部分銀行資金投入到高收益的同業資產,由于表外業務存在期限錯配等問題,銀行機構這樣的資金配置方式一方面帶來了資金缺口無法解決的“偽錢荒”問題,同時也造成了制造業領域“求資若渴”的結局。
“銀行為了規避監管而不斷創新,從非標業務到同業業務,催生了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使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日益凸顯。”中國銀行宏觀研究主管溫彬認為,未來只有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讓市場成為配置金融資源的決定性因素,方能化解結構性矛盾,避免季末年末頻頻上演的“錢荒”現象。
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一個積極的跡象是,今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繼7月份我國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日前央行開啟了同業存單業務,為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奠定基礎。
數據顯示,12月中下旬以來,我國銀行間市場各期限拆借利率不斷上漲。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加權平均值在19日突破7%、20日突破8%的基礎上,于21日上午逼近8.50%的高峰。
央行在其微博中也透露,雖然一方面向市場注入3000億元的流動性,但同時已提示主要商業銀行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