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貨漸成“雞肋” 持倉量銳減成交低迷
持倉量近一月銳減六成
截至昨日收盤,鄭棉1309合約持倉量為36584手,1401合約持倉量5萬手剛出頭。自5月初月來,鄭棉主力合約的持倉量從15萬手左右,逐步下跌,目前僅能勉強維持5萬手的持倉量,降幅超過60%。
在2010至2011年間,棉花是鄭商所的絕對“明星”品種,每日平均持倉量一度保持在30萬至40萬手之間。2011年5月10日,鄭棉09合約更是創下日交易320萬手的天量,而昨日鄭棉1309合約的交易量僅僅只有3982手,交易量僅為高峰時期的八百分之一。
永安期貨表示,當前鄭棉期貨跟棉花現貨嚴重脫節。由于90%的現貨棉花資源通過收儲進入國庫系統,導致市面上可用于期貨交割的棉花資源十分有限。截止到6月14日,鄭商所棉花倉單加有效預報折合201張,按照每張倉單42噸計算,合8442噸。而同期鄭棉主力合約1309持倉量為42996手,合虛擬棉花量214980噸,虛實比高達25倍。
目前的情況是,5月合約摘牌后,9月合約面臨倉單稀缺的問題。鄭商所無奈之下,自6月14日結算起再次上調1309合約保證金至18%。反映出當前交易所只能用提高保證金來降低9月擠倉風險。
“鄭商所再次提高CF1309合約保證金至18%,導致資金持續離場,鄭棉流動性值得擔憂。”方正期貨表示。
棉花收儲政策亟待改變
永安期貨認為,棉花收儲政策目前面臨極大的困境。
一方面,目前的收儲價格仍不足以調動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棉花種植面積逐年遞減能說明這點。2012年全國植棉面積下降約6%,至約7408萬畝,而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5月生產調查,2013年棉花意向播種面積為7065萬畝,同比再減4.6%。
另一方面,收儲政策導致的高棉價已經嚴重損害了紡織企業的利益。我國是紡織品服裝重要出口國,但棉紡行業卻面臨嚴峻挑戰,除了出口市場需求增長乏力、人民幣匯率侵蝕紡企利潤、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等,人工和棉花原料成本增加使得我國外貿傳統優勢喪失。
據了解,始自2011年的國儲棉收購政策,導致中國國內棉花價格高出國際市場4500元/噸。目前,國內收儲價格20400元/噸,而國際CotlookA指數折人民幣1%關稅價格14889元/噸,內外棉差約為4500元/噸。
國內一家大型棉紡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確定的20400元/噸的收儲價,竭力維持國內棉花的高價格。但國儲棉高達900萬噸的庫存水平已高出年度中國棉花消耗量。“國儲棉現在面臨的庫存減值和直接虧損,給財政造成的壓力已成重負。此外,價格的扭曲還在導致進口配額腐敗、棉花期貨市場失去定價功能并萎縮等一系列后果。”
方正期貨也表示,棉花收儲政策,正在引發整個鏈條的扭曲,高價收儲這種模式已經窮途末路。對棉農的保護和補貼方式、對種植棉花的保護都亟須重新思考。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近日表示,我國將完善棉花市場調控,建立棉業長效機制。新的棉花年度將實行新的棉花標準,收儲也會有新標準,新的差價、計價辦法也會盡快公布。
從他的表態看,我國現行棉花收儲制度的調整和改變已為時不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