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曲線型”公司能否被創業板所接納
“耐克可以,李寧不行!”如果不聯系上下文,乍一看以為說這話的是一位挑剔的體育用品愛好者。事實上,這是證券時報記者就當前創業板上市標準中關于盈利持續增長的話題,與一位投行人士交流時得到的調侃式回答。
這位投行人士向記者訴苦,他近來壓力巨大,好不容易拿到的創業板項目已經報會,卻因為遭遇業績下滑而不得不撤回申請。該投行人員認為,在監管層要求盈利持續增長的標尺面前,擬上市企業“畫出一條圓滑的增長曲線”成了最好的標準。
據了解,監管部門對創業板發行條件中盈利持續增長的判斷標準,擬上市公司業績允許有反復,但是總體而言業績增長軌跡須像“耐克”商標的形狀,這條曲線軌跡也被稱為“耐克曲線”。舉例來說,擬上創業板的公司可以在2011年業績有反復,低于2010年,但隨后的2012年業績要超過2010年,才可被認定為持續增長;如果2012年的業績繼續低于2010年,則不被認為是持續增長。
“前一種就是標準的耐克曲線,后一種則被大家笑稱為李寧曲線。”某證券行業律師告訴記者,耐克曲線型代表著當前創業板發行判斷企業成長性和價值的理念,以及對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期望,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監管層人士也認為,創業板發行門檻中關于利潤連續增長的要求有些苛刻。“對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可以有要求,但是對利潤連續增長的要求則有違企業成長周期的規律,企業要實現規模增長,相應的品牌推廣、管理費用以及研發投入都會增加,這對利潤的連續增長多少會有影響,而上述投入對于利潤的貢獻可能會有一定滯后。”該人士建議,可以對盈利連續增長的指標適當調整。
與國內市場還在糾結“耐克型”與“李寧型”相比,海外市場對于企業上市的盈利要求則寬松得多。比如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百度、新浪,如果按照當前創業板的上市標準,當時的它們照樣連創業板的門都摸不著。另據美國研究人士進行的一項統計發現,如今上市的高技術公司,資本市場更加看重其收入,而并非利潤,近期美國市場的高科技公司中占比不低的公司在上市時是虧損的。
誠然,我們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不能一味照搬國外市場的經驗和做法。但鑒于目前創業板發審制度下遴選出的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的確對有關標準值得引起反思。
有消息表明,監管層已經對此有所考慮。在日前舉行的2012年第三次保代培訓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創業板的行業、準入門檻未來將進一步放開,逐步淡化盈利能力判斷,利潤下滑如果是因為行業周期影響,并且不至于因此不能滿足發行條件的,均不會因為利潤下滑的原因而被否。
創業板運行將滿三年,上市公司數量已超350家,并且率先建立起了嚴格的退市制度。目前是否可以考慮將適當降低上市門檻真正提上議程,以適應新形勢下中小企業的上市融資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