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繡在收藏市場走紅,漸成大眾收藏投資的佳品
提起織繡,很多人對這個詞可能還有點陌生,但說起中國的“四大名繡”———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卻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織繡雖說一直在收藏市場上引人關注,但由于繡品不易保存,所以歷經千百年而留存下來的數量較少,歷來只在小圈子里流動。近十年來,隨著市場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投資收藏的注意力轉向了織繡,使織繡漸成大眾收藏投資的佳品。
織繡走紅拍賣市場
織繡是在綢緞、布帛和現代化纖織物等材料上,用絲、絨、棉等各種彩色線,憑借一根細小鋼針的上下穿梭運動,構成各種優美圖像、花紋或文字,它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在目前的拍賣市場,織錦、刺繡、緙絲已經成為在織繡拍賣領域中的“三大主力”。因緙絲在歷史上常被用來制作皇帝的龍袍、復制名貴書畫或宮廷專用裝飾藝術品,素有“織中圣品”和“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因而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織繡從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就有人專門收集,經過了十多年的培育,其市場行情在2004年全面爆發。隨著織繡的市場行情日趨火暴,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有實力的古玩商家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在國內的一些文物市場,經常可以看到荷包、繡片等織繡物品的出現。
2005年春季,在中國嘉德舉辦的“錦繡絢麗巧天工———耕織堂藏中國絲織藝術品”拍賣會上,四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織繡拍品,全部被收藏家拍走,其中元代“緙絲祥龍吐珠圖扇面”以85.8萬元成交,元代“編繡花朵紋飾片”成交價為6.6萬元,明代“韓希孟花鳥冊頁”、清代沈壽繡“雙駿圖”分別以165萬元和71.5萬元成交。
其實,這四件拍品的成交價在近年來的織繡拍賣中并不算太高。早在2001年底,北京中貿圣佳的拍賣會曾推出一件入編《石渠寶笈》的緙絲姜晟書《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該緙絲手卷當年曾被溥儀攜帶出宮,它以343.2萬元的價格成交;2002年春,中貿圣佳又推出乾隆《御制御筆十全記緙絲》手卷,以352萬元成交;2002年6月,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古代書畫專場上,備受收藏家矚目的北宋緙絲米芾題詩《長春圖》,以792萬元拍出,2008年1月的北京文久國際拍賣會上,一件《乾隆緙絲梵字陀羅尼黃經衾》更是以7205萬元的天價成交,顯示出織銹珍品巨大的升值潛力。
品類豐富風格各異
中國自古就是絲綢之鄉,織繡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到明清兩代,在民間已經出現了很多地方繡,有顧繡、魯繡、湘繡、京繡、粵繡、蘇繡、蜀繡等,而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又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織繡收藏可從品種、年代、藝術價值等幾方面著手。在品種方面以織和繡而言,織就是通過經緯線的各種交織變化而成的絲棉織物,通常所說的綾羅綢緞就是各種不同的絲織物,其中以緙絲最珍貴。繡就是刺繡,俗稱“繡花”,是在織物上的一種再創作。刺繡需按設計要求,以針引線,進行穿刺,通過運針繡線組織成各種圖案和色彩。刺繡技法可分為鎖繡、釘繡、平繡、納繡、十字繡、打籽繡、編繡、剪貼繡、串珠繡、發繡等,以清代形成的“四大名繡”為代表,體現了我國刺繡藝術的最高水平。 {page_break}
與書畫等其它藝術品不同,織繡往往是一件集體作品,繡與緙一般還能說出其作者的名姓,而普通織品就更難鑒定其作者了,當然我們有時還可以依靠織款來識別其作者、作坊或廠家名稱。因此在判斷織繡品價值的時候,除了作者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應該從織繡本身去判斷。
織繡年代的鑒別應從質地、紋樣、色彩、款式等方面識別。
質地就是織繡的底料,它的制作結構很具有斷代性。例如五枚緞,目前所知,它的出現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見到的織物是五枚緞,它一般不會早于元代。如果見到一件八枚緞,它的產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紋樣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時代的變化,而且有時同瓷器、繪畫等藝術品一樣都具有時代特征。比如繡品上龍的變化,明代以前的龍身體細長、造型多變,但到明代,龍的造型逐漸定型,樣子兇猛。到了清朝,龍身逐漸變粗,龍須披散。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裝飾性強、莊重,明萬歷時流行著名的萬歷五色。乾隆時期流行玫瑰紫、絳色,光緒宣統時,則用寶藍、天青、庫灰色等。
款式也是年代鑒別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變,清初尚長,順治末減短至膝,不久又加長至腳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寬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式袍衫的款式又變緊身起來。總之年代的鑒別應綜合多方面的內容考察才能斷代。
鑒別一件織繡的品種和年代,最終是要確定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所以在鑒別一件繡品的藝術價值時應從藝術性、品相、尺寸、珍罕程度等方面考慮。
鑒賞力高投資回報就高
我國的織繡以年代、產地、制作工藝、產品品種等特色形成了名目繁多、品類豐富的藏品系列,已逐漸顯現出較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收藏織繡品,要注意選擇對象。
首先是年代。年代越早、品相越好的織繡品價值越高。某一織繡品的早期代表作和興盛期的經典之作,往往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如戰國的楚繡、漢代的吉語錦、唐代的聯珠文錦、宋代的書畫緙絲、明代的補子等,都是織繡品中收藏的極品。
其次是品種。欣賞品的價格要高于實用品,服裝要高于匹料,緙絲為織繡品中特別受青睞之物。服裝中袍服勝于裙襖,龍袍等宮廷之物和官服又勝于民間服裝;裝飾品中補子最受歡迎,二十世紀上半葉起,在歐美已形成穩定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配攜品中又以香袋、荷包最惹人喜愛。一件小小的清代銀鏈香袋,現在的價格也在3000元左右。
最后是珍稀程度。明清武官補子中品級低的海馬、犀牛由于稀少,反而貴于獅虎。荷包品種極多,其中圓荷包、雞心荷包和褡褳荷包頗多精巧可愛者,但由于傳世數量大而不太珍貴,而葫蘆荷包因為較難尋覓反而身價較高。緙絲少于刺繡,故緙絲身價遠高于刺繡。此外,名家如宋代的緙絲高手朱克柔、沈子蕃、吳熙等的作品,由于技藝精湛,存世稀少而彌足珍貴。
當然,從投資角度的來說,選擇織繡還是應該以精品策略為主。在目前織繡市場整體處于上升態勢的情況下,誰的鑒賞能力高,所獲得的回報也就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