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庫存與低利潤讓化纖行業正逐步走向周期性低谷
對于高度市場化的國內化纖行業而言,周期性特征表現得尤為明顯。進入2012年,中國連續數月的終端需求不振,高庫存與低利潤讓化纖行業正逐步走向周期性低谷。
國內紡織市場嚴重飽和,從近期的情況看,今年外單下滑也幾成定局。 庫存高企是整個化纖行業眼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衙前鎮地處杭州市蕭山區中部,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唯一化纖名鎮,輕紡化纖在全鎮經濟總量中占比超過85%。鎮內化纖企業云集,除了龍頭企業恒逸集團,榮盛、開氏、興惠也均是國內化纖名企,中小規模企業更是不勝枚舉。開氏集團采購部經理項煥炯稱,國內紡織市場嚴重飽和,從近期的情況看,今年外單下滑也幾成定局。庫存高企是整個化纖行業眼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其背后的直接推手就是終端需求的低迷。
數據顯示,2012年1月~2月,全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金額為312.3億美元,同比下滑2.59%,如果剔除價格因素,出口量降幅將更為明顯。聚酯化纖處于精對苯二甲酸PTA產業鏈中下游,終端對接織造與服裝行業。當前紡織品需求下降,直接向上傳導,導致化纖行業庫存水平整體提升。老企業忙著提產量,搶占市場份額;新企業寄望搭上順風車,分得一杯羹。個體理性的結果是集體的非理性,化纖行業如今已是不堪重負。需求低壓、產能高壓,當前化纖行業的不景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產能過度擴張。
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化纖行業投資額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其中2011年全年投資額高達734億元,為2009年2.7倍,主要集中在滌綸及其他化纖行業。有機構預計,投資帶動聚酯產能顯著擴張,繼去年增加400萬噸后,今年預計將有700萬噸新增產能投放,現有總產能約為3275萬噸。
中國化纖信息網主編賴天明表示,近期化纖行業產能的集中釋放對市場的沖擊很大,需求的確有萎縮、但占比不大,而供應大幅增加顯然加劇了過剩的狀況。去年不少企業的產能已經釋放,由于化纖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擴張后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今年很多工廠都放慢了擴產節奏,開弓難有回頭箭,有些企業勉強上馬。有業內人士預計,此輪化纖行業低谷需要2到3年消化期,而渡過難關的前提,是企業對產量主動加以控制。賴天明認為,此輪化纖行業低谷需要2到3年消化期,而渡過難關的前提,是企業對產量主動加以控制。他認為,2012年是化纖紡織比較艱難的一年。一方面需求低迷的周期相對偏長,終端服裝漲價周期還在繼續,內外棉價差高企,都會導致海外訂單流失、出口萎縮;而內需環節,與房地產關聯較高的家紡需求受壓調控政策影響,需求下降明顯。另一方面,從產能集中釋放的情況看,行業本身也有周期性調整的要求。此外,庫存上升以及不可逆轉的用工成本上升,都將增加企業的經營負擔。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