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鞋服消費維權回歸本真
又是一年3·15,又是一次喧嘩時。歷史的故事,總在周期與輪回,3·15的故事,也在循環的上演。這天,看一場央視的晚會,瀏覽商家的促銷活動,獲悉網絡刪帖公司的生意火爆……每年的敘事,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3·15本是消費者權益日,而在商家眼中,無論什么“節”什么“日”,都是促銷、折扣的良機,不容有失。從鞋品促銷到電器促銷,屢屢可見.....
一切看似沒有問題,商家聲稱給消費者最多的折扣與優惠,便是對消費者權益最大的維護與支持。這般說辭,邏輯荒謬得可笑。任何的促銷活動,都難以卸下“利益的馬甲”,給優惠是消費者的一種權益所得,但權益所得從來都不只是獲得優惠,安全保證、質量問題、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的“服務”,同樣是維護消費者權益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早有商家坦言,以前的3·15,尚有普及權益知識的內容,而如今,早已淪為赤裸裸的價格戰了。這一切,只因商家過于急功近利。而“價格戰”背后,市場混亂局面無可避免,那么消費者就依然是受害者。
也有不少消費者擔憂,對任何質量問題的曝光與投訴,不過是一種吆喝行為,真正要維護好消費者權益,仍需真真切切的行動。對消費者投訴處理了多少,而非統計了多少;對問題產品查處了多少,而非曝光了多少;對消費者維權支持了多少,而非呼吁了多少。這些行動,才是實實在在的“維權”。
自然,消費者權益日,如“愛眼日”“艾滋病日”一樣,從來都不應只有一天的生命。可如今,異化3·15的不只是商家,連消費者心里也有了這樣一種觀念——3·15是一個“強化維權行動”的日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扭曲。這樣既造成消費者維權行動的不正常集中,也形成了消費者維權行為的不真實力度,趕集一般的維權注定難以善終。
保護消費者權益,需要的不是一年一度3·15這天運動式保護,而是維權的日常化。因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在于經常起作用的機制常態運轉。當消費者權益保護得足夠好,天天都是3·15,也就不需人們想起3·15。
如今的確需要讓消費者權益日回歸本真——這個節日只是關注消費者權益的節點,從來都不是強化維權行動或商家價格戰的“慶典”。就當下而言,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活動有所減少,如換件衣服換雙鞋,已經不再難了,但從整體的局面來看,形勢依然沒有根本性扭轉,涉及的企業之多之大,現實消費者維權依然任重道遠。3·15這一天,承載不起所有的希冀與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