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中美擬簽270億美元大單
當地時間2月15日,華盛頓的一個宴會廳里舉辦了一場約 600人參加的午宴。這些人或是中美商界精英,或是在中美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政界高官、社會機構領袖。他們齊聚華盛頓,只為恭候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到來。
習近平應美國副總統拜登邀請于2月13日至17日訪美,第一站就是華盛頓。當日,習近平坐在宴會廳的主桌邊,與他聊天的正是這次午宴的主辦方代表之一——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主席穆泰康(Muhtar Kent),穆泰康同時也是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已經是穆泰康第四次與習近平接觸,兩人交流了大概有十幾分鐘。宴會結束時,穆泰康向人們展示了一張本次宴會活動的介紹單,不一樣的是這張介紹單上有習近平的親筆簽名。而半個多小時前,習近平在宴會廳門口,與約五六十位中美精英一一握手、留影。
“平易近人,就是習近平給美國商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用眼睛記錄這一切的正是坐在不遠處的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副總裁白長波。為了這次活動,白長波2月12日便到達華盛頓,陪同穆泰康參加習近平與中美商界人士舉辦的兩場活動,除了這次午宴,還有2月14日在美國商會大樓里舉辦的中美企業家論壇。
270億美元大單
穆泰康在午宴開幕演講中表示:“現今世界,再也沒有任何其他兩個國家的關系比中美關系更重要。”
他或許是對的。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提供的最新數據,2011年美國向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為1039億美元,增幅13%;加上向中國香港的出口量,達到1044億美元。同時,美國企業在中國國內銷售額為800億美元。中國是位列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美國2011年第三大出口地。
“這就是為什么美方重視習近平訪美的因素之一,中國是美國非常重要的市場。”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溥樂伯(Robert Poole)稱。
此次,習近平訪美也給美國企業帶來了商機。當地時間2月15日,中國貿易代表團與美方簽署了約43億美元的大豆購買協議,中方將購買862萬噸大豆。
據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鄭志海介紹,中國每年消費5000多萬噸大豆,而國內大豆產量又不夠,同時美國的大豆價格平均會比國內大豆價格便宜10%~20%,且含油量大,適宜榨油。中國每年植物油缺口在200萬噸左右。
購買大豆只是中國貿易代表團訪美簽訂訂單的一小部分,消息稱此次中國貿易代表團將與美方企業簽訂270億美元的大單。這一點從此次隨習近平訪美的中國商界領導人名單可見一斑,他們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萬季飛、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王宜林、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上海汽車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天津鋼管集團總經理李強、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神華集團董事長張喜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和宜華集團董事長劉紹喜。
鄭志海指出,這是一種正常的貿易關系。對于中國來說,采購首先是基于國民的需要,對于美國來說,會起到平衡、緩和中美經貿關系的作用。中國多年來保持對美國的順差,美國國內常指責中美貿易結構不平衡,要限制中國進口。2011年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期間簽署了450億美元的大單。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稱,此舉讓23.5萬美國人保住就業崗位。但2012年適逢美國大選年,為保證大選,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中國態度會比較強硬,“經濟問題在這時會被政治化,很難說中美關系會改善多少。”鄭志海表示。
另外一個引人注目的事情是,2月14日習近平會見奧巴馬后,中美雙方發布的《關于加強中美經濟關系的聯合情況說明》中提到,“目前中方已決定對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在完成修改相關法規等程序后,將正式頒布實施。”
這是中國首度向外資開放交強險。根據規定,在中國境內道路上行駛的所有機動車都必須上交強險。交強險從2007年開始在市場推廣,一直由中資財險公司經營。業內人士稱,放開交強險就意味著放開整個車險市場。車險市場占到中國國內整個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的70%~80%。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必然會加大國內保險公司的生存壓力,但鄭志海等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這將增加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消費者因此會受益。
至于時間,鄭志海認為4個月內,中國會完成《保險法》的修改程序,很快執行。
為未來投資
即使沒有大訂單,美國依然會把這次習近平訪美看作是“對中美關系未來的一項投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羅瑟2月10日在媒體吹風會上如是描述。
2012年,中國也面臨著最高領導層換屆。2002年,胡錦濤擔任國家主席前也曾以副主席的身份訪問美國。
美國政府“為未來投資”的努力首先體現在這次來訪的接待上。習近平訪美期間會到訪三個地方——華盛頓、艾奧瓦州和洛杉磯,分別側重于政治、人文和經濟。在華盛頓,習近平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奧巴馬;參加拜登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聯合主持的午宴;在五角大樓接受美國國防部包括19響禮炮、檢閱三軍等全套高規格歡迎儀式,并會見美國政要和商界領袖。在艾奧瓦州,習近平回到27年前曾住過的當地人家喝下午茶。17日,拜登前往洛杉磯與習近平會合。這一動作被解讀為對2011年8月拜登訪華時,習近平陪同其訪問成都的“回禮”。
不過,奧巴馬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贏得大選。美國共和黨熱門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軟弱,承諾要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奧巴馬最近也宣布將成立一個新部門監督不公平的貿易活動。
同樣“為未來投資”的還有美國商界。在習近平訪美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就發布一份聲明,提出五點訴求:維持開放的投資環境以便于創造就業;減少貿易壁壘并遵守全球貿易規定;保證公平的競爭并加強透明度;提供持續的、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遵從互惠的創新政策。溥樂伯表示,“我們并不希望問題能夠一天得到解決,我們提出這些訴求主要有兩個期望,一是希望說明這次訪問是中美繼續建立合作關系很好的機會;第二,我們希望中美政府都能明白這些東西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他舉例說,2011年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商界提出的有關自主創新的建議后來逐漸得到實施。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會員公司并不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影響到他們的出口,這對他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溥樂伯補充道。美國商會主席兼首席執行長托馬斯·多諾霍(Thomas Donohue)也表示,反對中國外匯政策的做法正在失去可信度,因為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已經接近較為合理的水平。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大降至約2.7%,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也低于美國財政部認定幣值是否被低估的標準4%。從幣值來看,2005年6月人民幣匯率改革至2011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已經累計升值31%,從2010年6月中國承諾讓人民幣更自由地流動開始,人民幣已經升值8%,如果把通脹因素考慮進來,升值的幅度將更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人民幣兌美元全年升值幅度達到5.11%,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累計升幅為6.12%。
過去無論是共和黨領導下的美國還是民主黨領導下的美國,都曾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以緩解貿易不平衡問題。奧巴馬在2012年的國情咨文里多次提到中國,并承諾對他所說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采取嚴厲的措施,但并未提到匯率。{page_break}
中美的探戈
正如任何兩個國家間關系一樣,中美之間確實存在很多困擾,包括貿易不平衡、高技術出口限制、市場規則不同、知識產權、人權問題等等。尤其是中國在聯合國對敘利亞決議投否決票后,中美雙方關系更加緊張。
然而,“中美之間不能算小賬,如果算小賬,中美關系早就出事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王鴻剛稱。他指出,中美關系由于兩國經濟實力的變化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過去十年,中國GDP平均增長速度在10%以上,而美國GDP年增長速度不足2%。2002年美國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約為30%,到2011年這一比例下降至20%;而中國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02年的4.3%增長到2011年的9%以上。
中美關系的定位,這幾年也在不斷變化,從小布什時期的“利益攸關方”、“建設性合作者”到奧巴馬上臺后提出的“積極合作全面”,再到去年提出的“合作伙伴關系”。中美關系正在不斷塑造當中,正如溥樂伯所說的那樣,“保持健康的中美經貿關系,對中美兩國都非常重要。”
2001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金額僅有不到200億美元,到2011年,這一數字增加了5倍,超過1000億美元。從企業層面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在2月14日的中美企業家論壇上,中國民營企業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在發言中指出,萬向集團在美國已經收購了20多個企業,為美國提供了約5000個就業崗位。在美國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長期保持在8%以上的時期,中美之間的合作更重要。2011年奧巴馬提出要在五年內將美國的出口增加一倍,對中國的出口兩年內要增加22%。而2011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13%。“中國這個市場能夠幫奧巴馬滿足他的需求。”溥樂伯稱。
據白長波介紹,習近平在中美企業家論壇上指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經濟轉型,發展能源、環保等高技術行業,而美國正好是一個高科技的國家,在環保、能源、氣候變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技術,同時又正處在經濟復蘇、急需創造就業時期,所以雙方的互補性非常強,潛力非常大。
參與中美企業論壇的各個企業也以各自領域的案例,向習近平和拜登詮釋了企業在中美經貿關系中的作用,強調了雙方經貿關系的潛力。
據白長波介紹,過去兩年里中美兩國企業家和政要共同參與的這種類似活動已有八次。正如習近平15日在宴會的發言中講到的:“中美雙方交流合作的大門一經打開,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再把它關上,相反,這扇門只會越開越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