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好因素將支撐A股紅到春節前后
多數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輪反彈可以維持到春節前后,滬指可以到達2400點左右。還有更為樂觀的研究員認為,大盤可以反彈至2600點附近,更有觀點稱,2012年A股可以重演2009年的大牛市行情。
看好后市 或重演三年前否極泰來行情
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金融改革發展發表重要講話表示,“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等,提振股市信心,明確未來股市的發展方向。”
一位券商研究員對記者表示,“在市場再次創出新低時,溫總理的表態給資本市場注入了一劑非常有力的強心針,這對A股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重磅利好。”該研究員指出,這是溫總理首次明確表示要提振股市信心,所以,資本市場肯定會受到巨大的鼓舞。
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主任王林日前透露說,將推動出臺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稅收減免、遞延等優惠政策,鼓勵長期投資;并將適當加快審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步伐。
王林表示,著力優化機構投資者外部環境,研究符合機構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和交易方式,對機構投資者在市場準入、業務模式、費率體系、評價激勵等方面,采取更加靈活的制度安排。
此外,王林還稱,證監會積極鼓勵社?;?、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積極鼓勵慈善基金(微博)、文化基金、教育基金等投資風險較低的基金產品。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投資者認為,市場昨日下跌主要是一些短線獲利盤出逃所致,并不會妨礙大盤繼續反彈。預計此輪反彈至少能持續到春節前后,第一波的反彈高度應該可以達到2350點左右,但也要警惕宏觀經濟面以及海外市場的負面情況。
估值見底、中國石化(600028)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保險資金進場……這一系列現象都似曾相識。與2008年年底相比,當前還缺少一些支撐股市大幅向上的實質性政策。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財經部決定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之后,中央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包括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八大行業的扶持政策以及擴大內需10項措施等。
在多重救市方案的出臺下,A股從2008年10月末觸底反彈,并出現了長達一年之久的單邊大牛市行情。研究員認為,僅僅靠政府“用嘴”救市還是遠遠不夠的。在缺少具體政策扶持的大環境之下,A股市場很難有反轉行情出現。所以,目前來看,短期反彈還有望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出現2009年時的大好行情。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的看法則十分樂觀,他認為市場中期不改向上行情,2012年股市有望復制2009年的故事。
為何樂觀?張琢指出,2012年中國資本市場在悲觀中起步,與2008年類似,也是年底前后投資者對資本市場預期悲觀、對經濟向下“深不見底”的過度憂慮,也同樣是上市公司業績一季度迅速觸底、貨幣政策的超預期寬松……
“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和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將再創新低,然后呈逐季上升趨勢,貨幣政策放松速度將超出市場預期。這一切,讓2012年的資本市場有望重復2009年的故事。”張琢表示。
樂觀依據 估值:滬指市凈率處歷史底部
雖然此次反彈前上證綜指低點2132.63點顯著高于2008年時的低點1664.93點,但由于3年多來企業盈利帶來的每股收益增加,使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然處于歷史最低位。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指出,2008年上證A股指數成份的估值最低為12.4倍,上證綜合指數成份股最低下探到12.3倍,中小板綜指成份股最低估值15.18倍。而在去年11月份以來的下跌中,三大指數估值的最低位分別僅有10.56倍、10.54倍和24.3倍。除中小板外,上證A股和上證綜指的成份股估值均創下了歷史最低水平。
以1月6日收盤價格計算,上證綜指的靜態市凈率只有1.7倍,滬深300靜態市凈率也只有1.7倍,估值處于歷史底部。
中投證券研究員丁儉表示,“若將MSCI全球指數的市盈率作為一個衡量全球資本市場平均估值水平的基準,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在2011年末已經跌破了這一基準,為近五年多以來首次。上證綜指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6倍,相對MSCI全球指數市盈率的折價幅度約為10%。”
“從2012年行業動態市盈率來看,動態市盈率較低的行業包括銀行、工程機械、建材、航空、建筑與工程等板塊;若從2012年PEG指標看,PEG較低的行業是銀行、工程機械、房地產、建筑與工程、鋼鐵、保險等。”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則提醒大家:“在估值優勢的前提下,需要進一步關注業績增長的重要性。”
“根據2011年1至12月份的分行業分析師盈利預測的變化來看,目前對于年報業績仍有較好預期的包括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金融服務和有色金屬。但反觀這四個行業的估值情況,可以發現僅金融服務的估值已接近歷史小概率區域。對比之下,其他三個行業的估值雖都低于歷史均值,但仍高于多數其他行業。從估值和年報業績預期交叉比對的視角看,金融服務板塊值得高度關注。
孫建波強調,從近期中小市值板塊的表現,我國成長性股票估值水平過分高估的現象非常嚴重,而業績的實際成長性究竟有多好是值得懷疑的。我們認為,未來中小市值股票將出現非常顯著的估值分化現象,多數所謂成長股的估值中樞將面臨顯著下降的可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配置中小市值股票時需要更加重視對于其業績實際成長性的基本面研究。{page_break}
增持:上市公司大股東齊出手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末,共有259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持,增持A股數量共計達到16.0574億股,平均每月增持數量為1.3381億股。而去年11月份以來,共有164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對自家公司的股票進行了增持,增持數量合計為6.6019億股,月均增持數量高達2.6408億股。
從增持力度和頻率來看,此次上市公司大股東支持自家公司股票的力度超出了金融危機時期。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大股東認為目前股價的吸引力高于金融危機時期。
湘財證券分析師徐廣福指出,“匯金在2011年10月10日展開對四大行的回購,引發一段200點的行情。此次在高層提振市場信心、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的背景下,引發3家"中字頭"公司宣布增持。根據歷史可類比情況分析,上證綜指在2200點以下進入長期投資區域。”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分析稱,“產業資本或者大股東增持往往是市場關注并判斷股市底部的重要指標,我們通過對A股和國外歷次下跌過程中產業資本增持現象的研究發現,股市在底部附近時,產業資本增持現象較為明顯。”
回顧過往的市場,產業資本或者重要股東的二級市場增持對股市探底的指標作用較為明顯,但時間點稍有偏差。
2005年上證綜合指數在6月份創造全年最低點、股市在底部徘徊兩個月后,8月份重要股東增持潮姍姍來遲,并在9、10月份得以延續。由于重要股東的二級市場增持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統計時間選擇的是增持變動的截止時間,所以實際開始時間要更早一點,誤差大概在10天左右。但即使這樣,2005年重要股東增持潮仍要晚于股市底部出現之時,當年7月下旬A股即開始了大幅反彈行情。
2008年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在8、9月份就開始此起彼伏地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但A股市場真正見底之時是在2008年10月底,到了2009年初,A股才開始掀起一輪大級別的反轉行情。
業內普遍觀點表示,產業資本處于企業經營第一線,對行業、企業運行狀況比較清楚,因此對股價的判斷力可能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情況最為了解,他們出手增持股份,意味著對公司當前投資價值的認可。尤其是一些央企上市公司,它們的大股東一般不會輕易買入自家股票,總是要到逼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出手。
中金黃金(600489)、中國石化、中國聯通(600050)、中國神華(601088)幾大央企近日紛紛發布公告,稱各自的控股股東已經增持了公司的股票,并宣布了后續增持計劃。
“通常情況之下,國家隊聯手護盤的場面很少出現,除了2008年那次以外。這是資本市場中第二次出現央企上市公司大股東大規模集體增持的現象。”有機構人士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的增持潮不僅能夠增強市場信心、拉攏市場人氣,也意味著權重股將迎來一輪上攻行情。歷史上也有類似的經驗。
張琢表示,大股東增持顯示股市底部基本形成。“2011年12月份以來,伴隨著股市大幅走低,重要大股東和高管在二級市場增持跡象明顯加速,去年12月份增持市值較11月份增加3倍,達50億元。”
在張琢看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的加速意味著從公司內部角度看當前股票價格已經明顯低于實際價值,低估值下股市的吸引力逐步增強。同時,大股東入市也意味著A股底部逐步形成。預計市場今年一季度的反彈行情將明顯好于去年四季度。(去年12月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情況可參考圖表2)
資金:年底信貸投放遠超預期
除了上述幾方面因素以外,光大證券分析師劉名斌認為,反彈是否可持續,取決于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未來一段時間,經濟是否會超預期下行?第二,未來一段時間,流動性是否配合?
劉名斌指出,“經過一個季度的傳導,政策托底的力量正逐漸顯現出來。我們可以從PMI和領先指標中找到印證,超預期下行是小概率事件。至于外部,我們暫時不必擔心歐債危機崩盤引發的極端風險。”
“鑒于一以貫之的邏輯框架,以及近期的經濟數據,我們仍然堅持之前的觀點不變,即相信在今年一季度就有望看見經濟環比增長加速到來。”劉名斌預測。
平安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王韌也表示,經濟預期見底是基礎,流動性改善是催化劑,由此看好A股一季度的反彈。“反彈時間窗口將在春節前后,行情性質為弱復蘇反彈。”
王韌認為,市場反彈的時間窗口逐漸開啟。“前期調整已充分反映歐債危機惡化、業績下降風險、節前資金緊張等悲觀預期,而相對忽視了美國經濟復蘇和節后流動性拐點兩大樂觀信號。預期的錯配正在為市場完成“先下”到“后上”的切換提供潛在功能。”
“春節前后市場將大概率出現幾個正面信號并提供市場反彈的動力。”王韌指出,宏觀層面,M1增速回升和信貸投放加速有望形成共振;微觀層面,企業庫存壓力見頂和現金流狀況改善將穩定業績預期。
劉名斌指出,“事實上,既有以銀行間市場為代表的銀行體系內部流動性,也有銀行與實體經濟之間以貸款價格為代表的企業部門流動性。前者觀測指標為拆借或者回購利率,后者觀測指標為加權貸款利率或者票據貼現利率。后者與股市關系或許更為直接而且密切。”
再細化來看,整個企業部門流動性如果再做切分的話,可以分為以國有為主的大中型企業以及以民營為主的中小企業。2010年年初,國資委EVA考核方式出臺后,國企資金流入股市的熱情大幅下降。因此,在目前的條件下,表征中小企業流動性狀況的票據貼現利率成為關鍵性指標。
劉名斌表示,“回顧過去兩年的熊市,我們發現,在每次市場持續反彈的背后,都能看到票據貼現利率持續下行這一情況。”
他指出,A股市場是一個流通規模近20萬億元的龐然大物,熊市里反彈隨處可見,上漲和下跌的關系好比“有”和“無”,相克也相生。跌多了,隨時可能出現內生性反彈。但是,反彈從出現到可持續的演變,意味著需要從存量資金推動轉變為增量資金推動,因此需要資金流入支持。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琢則指出:“去年12月份新增貸款6405億元,全年7.47萬億元,遠超市場預期,主要原因在于財政力度的加大。我們預計去年12月份最后3天全國新增貸款投放超過千億元,資金投放力度強于11月份。信貸和貨幣遠超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
“雖然2012年貨幣政策不改穩健基調,但是從一緊到底到相機抉擇的轉變,體現出漸向溫和的轉變。”張琢稱,公開市場操作方面,通過停發央票和適時開展逆回購靈活應對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態,體現當前階段央行對流動性的態度以“寬”為主;窗口指導方面,一季度信貸規模較上年略增。央行通過對宏觀經濟參數和商業銀行自由參數的調整,總體上體現出有松有緊:宏觀經濟參數調整有升有降,總體趨于溫和;銀行自身參數調整強調資本充足率監管。
分析延伸 反彈還需關注融資和政策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分析師認為市場能否接受上市公司融資也是影響此輪反彈的一個關鍵因素。據光大證券預測,2012年第一季度A股市場融資規模大概不超過1291億元。對比過去,這一規模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2011年四個季度的融資規模也明顯低一些。
有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資、再融資也是影響資本市場表現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一級市場新股發行上市節奏不減慢,或者又有巨無霸新股發行上市,這樣肯定會抽掉一部分二級市場的資金,對A股市場的反彈就會有所制約。二級市場的再融資也是如此。如果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都放緩融資腳步,那大盤就會慢慢地好起來。”
此外,王韌認為,政策“大開大闔”概率較低,微調何時加速、微調重點領域落在何處,將決定市場節奏和配置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后,政策出現2008年式"大開大闔"的可能性基本排除。政策分析的落腳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微調的節奏;二是政策微調的方向。也就是說,政策微調何時加速、政策在哪些領域重點微調,將是決定市場運行節奏和市場配置方向的關鍵要素。”王韌分析道。
海通證券荀玉根則拋開基本面進行分析分析。他認為,“我們要"以市場看市場"。追溯歷史,2001年來共三波熊市(含本次),5%以上的反彈共有31次,平均漲幅15.4%,平均歷時19.6個交易日。”
荀玉根指出,1月6日開始的此輪反彈,累計漲幅7.3%,才3個交易日。從催化劑來看,目前有點像2011年10月,結合熊市反彈歷史,10%的幅度似乎不過分,這樣的話,上證綜指到達2345點,還有60點即2.6%的漲幅,加倉意義不大。
“問題是,如果有15%以上的漲幅,即上證綜指將到達2450點以上,這樣,還有165點即7.3%以上的漲幅,在這種預測情況下,加倉很重要。”荀玉根表示,回顧過去歷史,15%以上的反彈均需要相對較強的支撐,比如:直接針對股市的刺激政策、為保增長貨幣政策明顯放松和股市累計跌幅較大等。當前流動性能否持續改善很重要,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新增信貸按8萬億-8.5萬億元節奏投放等,都是重要跟蹤指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