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近段時間來,有關公募基金規模方面的消息不少。一則是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繼續縮水,規模已經減少到2.33萬億元,而在去年年底時仍有2.49萬億元。
人們還記得,在2007年底的時候,其規模曾經超過3.2萬億元,5年下來,基本上就是處于不進則退的狀況。另一則是,時下資產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已經有10多個了,按照規定,這些基金如果在半年內不能把規模搞到5000萬元以上,就將被清盤。這就是說,中國的公募基金,第一次遇到了由于規模不足而產生的基金就達不到2億元的最低成立規模要求,只能宣布募集失敗,有了這樣的先例,也許過不了多久,真有可能出現公募基金因為發行數量不達標而無法成立的事情。
顯然,對于現在的公募基金來說,規模已經成為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對其發展構成了很明顯的制約。有人說,這是因為股市行情不好,基金普遍虧損,所以投資者不愿意買。將來如果行情好了,基金能夠給大家帶來盈利,規模還是可以做大的。這樣說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似乎并不全面。因為在2009年,股市曾經有過一波翻番的上漲行情,但在這一年,基金規模也沒有什么增加,相反基金規模縮水到5000億元臨界線的還是不少,發行依然困難。這就表明,基金的規模固然與行情有關,但又不僅僅是取決于行情。更深入地想一想,問題的實質也許在于,基金規模是否與市場總需求有關,從而存在一個階段性的上限,或者說是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只要所處的這個階段不變,其規模的增加就會受到制約,也就不可能做大。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那么中國的公募基金現在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研究。只是,憑借現在的相關數據,要對此作出一個理性的判斷并不容易,畢竟市場總需求并不那么容易推算,而且基金的購買者是普通老百姓,在一個“新興+轉軌”的市場中,其投資傾向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不過,這里人們可以用海外相對較為成熟的市場狀況作為一個參照。譬如說,中國的臺灣也是公募基金比較發達的地區,其規模如何就對中國大陸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實情況是,臺灣的公募基金規模大約有1000多億元,而其GDP大約是3.8萬多億元。假設這是一個相對成熟市場的一個較為合理的規模,那么由此來推導中國大陸,超過40萬億元的GDP,按照臺灣的比例,其對應的基金規模差不多是1.1萬億元左右,僅相當于現在實際水平的一半還不到。當然,中國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快,資本市場成長迅速,存在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投資品超常發展的機會,但一般來說這種超常發展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過頭。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中國大陸的公募基金規模現在已經足夠大了,并且已經超越了正常的發展水平,這樣一來現在遇到規模瓶頸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換言之,在時下這樣的環境下,公募基金恐怕會有若干年都會遇到規模搞不上去的問題,即便在股市表現較好的時候也同樣如此。也許,對于公募基金的人士未必愿意接受這一點,但即便再無奈,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搞明白這一點有什么意思呢?其實很簡單,當投資者看到公募基金規模做不大的問題時,就應該重新審視對行情的判斷邏輯,比較以前一直是把公募基金作為主力的。這個主力現在不行了,對行情有什么影響?市場話語權又落到了誰的手里?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至少,從此以后,人們是不必再太迷信公募基金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