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面臨“十面埋伏”
在標普剝奪了美國的“3A”評級,且法國“3A”評級不保的傳言甚囂塵上之時,亞洲經濟體不約而同地開始反思長期以來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海外媒體專欄作家威利·佩塞克昨日撰文稱,若想安然度過2011年,亞洲經濟體必須提防“十大埋伏”。
第一,美債降級危機。在投資者仍對2008年金融危機心有余悸之際,美國評級遭降的消息引起市場恐慌。亞洲必須拿出一個出色的平衡方案——既要減持美元,又不能動搖市場根基及影響自身投資。
第二,二次衰退。沒有歐美消費者的支持,亞洲經濟維持兩、三年的增長是沒有問題。但四年或者五年呢?亞洲經濟體必須學會適應經濟增長減速的日子。
第三,流動性泛濫。目前我們生活在一個零利率的世界中,泰國、韓國等亞洲經濟體一年前就在擔憂流動性泛濫可能導致的熱錢流入及資產泡沫問題,目前來看情況沒有任何改善。
第四,歐元區解體。希臘債務違約似乎在所難免,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形勢也都在惡化中。但真正令市場寢食難安的是意大利。若是德國厭煩了“救世主”的角色,要求恢復馬克使用,亞洲該如何應對?
第五,通貨緊縮。全球需求萎縮支持了通貨緊縮的觀點,從美國到新加坡,世界各國的消費物價都處于下行趨勢。需求不振才是更大的問題。
第六,IPO熱潮減退。近幾年亞洲儼然成了IPO重鎮,但將來亞洲的新股發行會有所降溫,缺少股市這個融資管道,企業財富積累的速度可能放慢。
第七,中國通脹加劇。中國高速行駛的經濟列車仍在路上,但高增長帶來的代價是高通脹,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亞洲甚至全球都不樂見的。
第八,風云突變。很多大事件的發生常常不是我們所能料想到的,誰能擔保有朝一日市場不會毀在這些“意外”上。
第九,缺乏合作。表面上看,亞洲讓人感覺各國之間親密無間,但現實并非如此,現在亞洲經濟體之間更適合用“各人自掃門前雪”來形容,其實,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第十,群龍無首。全球很少像現在這樣如此需要一套可信賴、切合實際又具前瞻性的整體經濟政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