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理財注意“三多”
當前,不少開辦外匯理財產品銀行開出了2.5%甚至3%的高收益回報,不少投資者就把如今風行市場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直接當作存款來看待。可是,外匯理財真的就沒風險嗎?
有關業內專家指出,投資者選擇了外匯理財,就意味著為了相對高的收益,放棄了提前支取和質押的權利。
而這個收益是否達到預期值,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風險首先來自美元升息。
目前央行制定美元小額存款利率的依據,是美聯儲的基準利率。美聯儲2000年開始對美元降息,根本目的是為了刺激國內經濟。從消費者支出上升、制造業復蘇等方面看,美國經濟反彈的跡象都比較明顯。有專家指出,美聯儲今年很可能將提升利率。而美聯儲升息,我國央行一般也會相對調高國內美元存款利率。美元利率一旦上升,外匯理財產品相對高收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甚至可能不如普通存款所產生的收益。
其次是美元貶值。
很多人意識到了,以前將美元閑置在賬戶里有可能會貶值,于是想到理財。但他們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問題——即使他們的錢投入到了外匯理財產品,卻依舊是美元,一旦人民幣升值,如果到期想兌換成人民幣仍然有很大的匯率風險。
對于銀行來說,金融衍生業務的核心就是風險控制,銀行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體系。有關人士表示,國內商業銀行多年來一直都在從事存貸等傳統業務,將金融衍生產品作為新興業務,國內銀行接觸比較少,普遍缺乏與其配套的風險防范制度。所以,今后開展此類業務,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風險。
中資銀行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人才的匱乏。
金融衍生業務是腦力的較量,與傳統業務有著本質的區別。從事衍生業務的人員,必須是專家型的人才,不僅要了解產品的收益結構、準確地分析風險,還必須能夠了解和判斷國際金融市場上各種利率、匯率的走勢。
對此,銀監會有關管理辦法要求,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應具備良好的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能力,交易人員要能熟練掌握衍生產品交易的技能并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