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解用工難題:須甩掉“周扒皮”的帽子
鞋企“用工荒”源自六大原因
據美國鞋業批發與零售商協會對中國生產商會員進行的一次調查發現,93%的受訪者指出勞動力短缺已經造成生產力下降,88%的受訪者覺得中國正在經歷勞動力短缺,62%的受訪者將在今年面臨最低工資增加16-20%。
受訪者提到的勞動力短缺源自六大原因:1、工人現在寧愿轉至高科技行業,零售,酒店和餐飲的更高工資職位;2、工人的整體性質已經改變,新一代工人;3、獨生子女政策;4、工人可在離其家鄉較近的工廠工作賺取相同的工資;5、加班過多;6、中國內部基建項目正在創造工作崗位。
“中小鞋企
以泉州為例,當地較大規模的企業,由于訂單穩定,加上待遇良好,基本不存在缺工,諸如“安踏”、“恒安”、“七匹狼”、“匹克”等品牌上市企業,春節后到崗率一般在95%以上,只要稍微補充一下就可以滿員。有業內人士分析:招工難其實說白了是大廠與小廠之間的博弈。很多工人選擇大企業,最關鍵的一點是對大企業的信任。在這些大企業中,工人的權益可以得到相對的保障,而一些小企業甚至連工人工資都會拖欠。大企業的工資待遇相對小廠高很多,工人擁有固定的底薪,加班有加班費,夏天有防暑降溫費,逢年過節還有紅包,福利好,不會拖欠和克扣工資,一般熟練工人月薪都會超過2000元,重要崗位可以拿到3000-5000元不等。大企業還為工人辦理了醫療和社會保險,工人宿舍裝有空調、電話、電視機、熱水器等生活必需品,對夫妻同在工廠上班的,還提供有夫妻房。所以,很多小廠的工人在業務技能熟練后,都會想辦法往大企業跳。這樣一來,大企業基本不用為招工發愁。小廠就不一樣了,很難提供像大企業一樣的待遇,招工就相對困難。缺工較為普遍的也是這些中小企業。
“民工荒”真正的主體就是小企業,缺工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經常都要到招聘會去招人,但基本上是失望而回。他告訴記者,小企業招工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條件差,加工廠沒有辦法像大企業一樣能夠提供優質的用工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將就生存。二是資金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依靠給大企業加工,在結算時間和資金回籠上沒有保證,這樣就會拖欠工人工資。三是對訂單加工不能保證,由于是靠大企業給活,有業務時會讓你忙不過來,沒有業務的時候工人坐著等,這樣一來工資待遇就沒辦法跟上,有活的時候工資還行,能到一兩千元,沒有活的時候就沒有。正是這些原因導致工人跳槽過于頻繁,受累的就是中小企業。
“用工荒”有利引導企業提高員工福利
長期累積的缺乏用工誠信是中小鞋企缺工的硬傷。中小鞋企由于僅靠加工訂單生存,利潤率低,工資水平不高,對求職者缺乏吸引力。這些企業自身的生存條件較為特殊,為了保持利潤最大化,往往忽略工人的權利,工作時間又長,有時還會克扣工人工資,沒有社會保障等是最常見的現象。招工難度較大的就是這些生產生活條件差、加班時間長、工資不按時發放、員工待遇低的企業。
據了解,如今用工環境已經在發生變化,由過去企業挑工人,悄然轉變為工人選企業。一個工人來到一座城市,并不急著找工作,而是先看看哪家企業的待遇好、就業環境好,有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還要考慮打工的企業所在地能否方便孩子上學等。現在工人就業不再是只要有一份工做就可以。以前工人因教育程度低,多為養家糊口,對就業環境和條件不是太在乎。現在新生代農民工正成為求職者的主力,他們的需求更豐富,要工作,還要休息、社會保障、娛樂以及發展平臺等等,傳統的企業計件薪酬模式和超時輪班工作對他們已很難產生吸引力。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用工荒”有利于引導鞋企更加重視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狀況,使務工人員得到更好的保障。政府和企業應未雨綢繆,加強維權平臺,加大勞動保障法等法規的宣傳,增強企業經營者依法用工和勞動者依法維權的意識。最重要的是對務工人員給予提供醫療保險、大病救助、廉租房、子女就學等“市民待遇”的社會保障體制,引導企業樹立“靠事業留住員工、靠感情聯絡員工、靠待遇增加員工”新理念;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吸引更多有文化、有專長的技術工人。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查處企業拖欠、克扣職工工資行為,對少數嚴重違反勞動法規、社會影響比較惡劣的企業,依法從重處罰,并予以曝光,在全社會營造依法用工的良好氛圍。
缺工給鞋企帶來了壓力,卻也有助于鞋企對用工環境的調整。政府部門在宏觀上給予指導和調劑的同時,關鍵還得靠企業自身來塑造良好的用工環境。不然,小企業只能變成為大企業輸送人才的平臺,周而復始的用工荒依舊會存在。調查顯示,泉州市政府從幾年前就在如何留住外來工上下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小企業也積極效仿品牌企業的成功之鑒,積極改善用工環境,不斷提高工作待遇。2010年普通工人工資水平在1700元左右,2011年預計會達到2000元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