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或成“退市”試驗田
與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的制度相比,中國大學一直以來都呈現“嚴進寬出”的態勢。而這樣的落差也反映到了中國資本市場。
近日,創業板退市制度引起市場熱議。1月8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出席“第十五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時公開表示,要充分借鑒我國主板市場和國際經驗,研究制定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辦法,積極探索創業板公司退市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
不過,與海外創業板相比,中國創業板在上市流程的“源頭”發行制度中,采用的核準時將加大退市制度的制定難度。
資料顯示,英國的創業板AIM,自從1995年成立至今有3000多家公司在AIM融過資,但截至目前,僅有1400余家公司處于上市交易中,這意味著AIM運行至今有超過一半的公司退市。
“創業板實行的發行核準制實際上包含了政府過濾一部分上市公司風險的涵義,這是核準制的一個制度特點,這也是讓市場目前接受略高發行市盈率的一個理由。如果創業板也像AIM一樣出現大規模的退市,這是無法接受的。”中原證券研究所策略部經理劉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鋒指出,一方面大量的退市造成了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說明核準制的制度體系中的重要一方相關發行審核部門可能存在“不作為”或者“行政瀆職”。另外,創業板的投資者是在核準制的前提下,接受了風險略有過濾以后的市場價格,這個價格比注冊制的價格要高,但讓二級市場投資者來承擔和注冊制的發行制度一樣的退市風險,這也不公平。因此,“創業板的退市機制必須要和發行制度的核準制相匹配”。
在深交所發布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提及,上市公司出現不按期披露定期報告、凈資產為負、審計出具否定意見或不出具意見、連續虧損兩個月等情況,深交所都有權對其股票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主板市場也有退市規定,但中國資本市場成立20年,退市的公司并不多。相反,就是篤信不會退市,才造就了ST板塊的風光。”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創業板這個資本市場新生兒的身上尋找打破退市禁忌的突破口,制定規則的難度較大。但創業板要健康發展,從發行到退市的流程必須理清。
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共有153家企業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共籌資1167.5億元,上市公司總市值7365億元,累計成交金額1.75萬億元。從今年已經公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2010年業績快報來看,公司業績仍然保持了較高比例的增長。前期市場擔憂的退市風險,在逐步減弱,然而這樣的增長是否能持續,需要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