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房企地產公司又被曝光質量丑聞
近日,新民網報道稱,上海青浦區富力桃園C區工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其中4號樓的天花板內填充的全是垃圾,且工程停建已長達半年之久。業主還稱,3棟樓均出現外墻變形問題,10號樓的一樓外墻變形達8厘米左右,并且室內墻壁也出現變形達5厘米左右。
其實,早在2個月前,經濟參考報就報道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富力又一城因質量問題被業主投訴的消息。
除上述兩則媒體公開報道外,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富力地產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天津、重慶等多個城市的項目都被購房者揭發存在房子質量和裝修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在業界,富力地產建造的房子質量差是公開的秘密,富力幾乎成為豆腐渣樓盤的代名詞。”
依靠搞建材和裝修起家的富力地產掌門人李思廉于1993年開始進軍房地產界,按照常理來說,有著建材和裝修經驗的李思廉所建造的樓盤質量應該不會差,但富力旗下樓盤一個又一個的負面消息不斷傳出。
從李思廉和富力另一重要人物——張力合作在廣州珠村開發的第一個樓盤——富力花園開始,就因為品質低下和策劃不成熟而遭遇慘敗,房子賣到一半就賣不動了,最后被迫以很低的價錢賣給了天河區做教師宿舍。王松才
在房地產開發上,富力堅持“肥水不流外人田”,建立自己的建筑公司、設計院、監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正如張力稱,“我們造的樓不是最漂亮的,但是性價比卻是最好的。富力的樓常常是一封頂,就已經賣出了90%。我們自己買地,自己設計,自己建設,自己賣樓,自己管理,連泥沙和水泥都是自己制造的。這樣就降低了成本。”然而,成本降低后的富力樓盤質量卻讓人很不放心,接二連三出現質量問題。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從2002年開始,尤其是2005年之后,富力開始進入了大規模跑馬圈地、高速擴張、規模迅速膨脹的階段,富力每年的銷售規模和開工面積都幾乎整倍翻漲,而擴張速度也曾是富力對地方分公司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高速擴張的結果就是給富力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并直接導致富力債臺高筑,其負債率一直高于房企平均水平。
據今年8月公布的富力地產中報顯示:富力下半年要支付的地價為10億元,建安成本48億元,凈負債比率達到104%。同時,由于富力注冊地在廣州,無法像其他同行一樣在境外發債,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富力負債率一直就沒有低過,2008年時,在國內房企的平均負債率在70%—80%之間時,富力的負債率已高達140%,為當時中國房企中負債率最高的企業。
盲目大規模擴張而導致“缺錢”的結果,只能讓富力在壓縮成本方面想辦法,那么樓盤質量自然就很難保證。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富力旗下樓盤頻繁發生質量丑聞也就不難理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