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芳:長下影能否刺破空方“天網”
6月29日的大陰線徹底擊穿了2500點平臺,而自6月23日開始,大盤已經是連續下跌了7個交易日,盡管周五下午出現了探底回升,但“慢刀剌肉”的滋味確實讓仍有倉位的投資者難受不已。那么后市究竟是空頭繼續發威還是多方絕地反擊呢?
7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6月份中國PMI為52.1,5月份為53.9,繼5月份的大幅回落后,PMI指數再次顯著下降,使得本來就不穩固的經濟復蘇蒙上了一層陰影。PMI指數的連續下滑,反映出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宏觀經濟二次去庫存的壓力在增加。早在5月底,就有市場分析觀點指出,鋼鐵、汽車以及部分化工產品出現價格下降和產成品庫存升高并存的現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11.9%將是今年峰值,隨著經濟增速逐漸下降,這些行業具有一定限制產能和出清庫存的壓力,繼2008年之后,經濟很可能再次進入“去庫存”時間。目前看,這一判斷已經成為事實,從不同的媒體報道中投資者都可以感受到,如何處理“庫存”成為相當數量行業或者企業的首要目標。
經濟增速放緩信號已經比較明確,前期的宏觀調控措施已經產生了明顯效果,可以說原來對經濟過熱的擔憂已經不復存在。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經濟下行壓力有多大,會持續多久。
從目前的政策導向上看,政府可能對經濟增速的下滑有更高的容忍度,短期內政策不大可能出現明顯拐點,而是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府對經濟增速的下滑有高容忍度,但是不是在可控范圍內?如果經濟增速的下滑過于猛烈,那么政府是不是還能容忍,畢竟一旦“降過了頭”,那再想“抬頭”就比較費勁了。
就股市層面而言,二次去庫存壓力在增加將傳導到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導致上市公司估值下降,并進而導致指數探底,這已經在近期市場中得到反映。所以即使即將公布的半年報符合市場預期,但由于對未來企業盈利前景的擔憂,預計由業績引發的行情基本不會出現。
農行即將在7月中旬上市,而目前新股發行和市場再融資行為并沒有見到減速甚至停止的跡象,資金面緊張的局面在繼續延續。M1增速掉頭向下的趨勢已經確立,其向合理水平回歸的壓力不容忽視,從歷史上M1增速與A股估值的相關性來看,在貨幣環境偏緊的情況下,A股市場估值水平將受到明顯抑制。所以后期市場能否出現轉機的一大關鍵因素,就在于貨幣政策會否出現松動跡象。
從技術層面看,運行了近30個交易日的2500點平臺一旦被有效擊穿,那么其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目前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部分高估小盤股面臨較大回調壓力,而具備估值安全邊際的大盤股又得不到資金的支持,市場熱點的缺乏再加上目前人心渙散,各種信息似乎都對多方不利,所以技術破位后的市場必然會以弱勢為主。此外,外圍市場也不斷給A股“施壓”。近期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大部分不樂觀,由此可能導致投資者對三季度歐美經濟復蘇的步伐感到擔憂。
綜合來看,持續下跌的市場終歸會在某一時點觸發反彈,但不管反彈幅度有多大,即使出現“一陽指”走勢,以目前的整體環境看,可能投資者還需要“咬咬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