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解禁高峰臨近
在一些基金眼中,A股市場最近兩周最大的特點是,小盤股最后的“高地”——醫藥股的猝然倒下,以及大盤股的躍躍欲升。雖然,機構對此現象的解讀存在分歧,但不可回避的是,伴隨著創業板第一波解禁股的流通,小盤股的調整壓力日益明顯。
“倒春寒”
如果回顧今年以來的行情,醫藥行業可能是A股市場中最堅強的板塊,即便市場整體下跌近10%的4月份和5月份,醫藥板塊的整體跌幅仍舊微乎其微。而部分個股甚至強勢上漲,基金普遍對此的理解是“醫藥是政府調結構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此,也是獲得超額受益的最優質板塊。”
這種情況在最近兩周發生變化,國家關于調控藥價的一個表態瞬間擊垮了市場對于醫藥股的強烈樂觀。醫藥板塊瞬間轉強為弱,短短一個多禮拜,累計跌幅近10%。成為繼小盤重組股、電子類股、消費類股后,中小盤股中出現跳水的又一個板塊。至此,中小盤股在最近兩個月內先后展開估值的調整時期。
不過,機構對于基本面的判斷顯然沒有那么快轉身,海富通基金依然認為三季度可能會出現政策上的一個“真空期”,中長期結構調整政策將更多出臺,譬如三網融合、醫改和新能源等等。不過市場也可能會因為缺乏超預期的因素而表現得更加平靜,個股有機會,而且整體行情并無太大變化。
創業板解禁高峰臨近
但另一個變數已經伴隨著時間的日益臨近,去年10月30日啟動的創業板已漸行漸進至接近的高峰期。
首先到來的將是機構解禁的高峰,參與創業板新股網下申購的機構們,正在陸續進入解禁的高峰期,粗略統計,7月份的解禁股份數將達到6月份的6倍以上。而8月份的解禁股份數也不會少太多,因此,基本可以推斷,機構短期持有流通的比例將大幅增加。
而從目前看,創業板的增速和高估值仍在(最近一個月,創業板指基本持平),而市場其他板塊已經先后落水,未來機構會否形成又一輪減持風潮是很值得思考的事。
但即便機構依然看好,時間再往后推5個月,從今年11月起,創業板公司的原始股東將進入流通高峰。其中11月份,即是大高峰,約有當前機構解禁數(6月)50倍市值的股票進入流通。根據深交所5月末的統計,截至2010年5月31日,創業板上市公司總市值3708.24億元,流通市值為834.69億元,約7成股份未流通。這無疑注定了未來三年,中小盤股較大的流通壓力。
今年績優基金面臨考驗
而對于正在日益“勇敢”參與創業板、中小板個股投資的基金而言,手中小盤股的估值調整壓力會日益成為現實。
其中,今年的績優基金可能尤其明顯。以股票類基金目前的業績冠軍華商盛世成長為例,一季度的十大重倉股中就包括了國電南瑞、中恒集團、理工監測、雙良股份、西南合成、天士力等一批中小盤股。另外,該公司在上市公司年報中,還成為上海凱寶、積成電子、潮宏基等一批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新股的主要流通股東。其他基金也多有類似舉動,如何鑒別中小盤股的風險和收益,可能成為這批基金下半年業績命運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